“啊!仿的?真的假的?”
饶是于德金过去当过老师,涵养也不错,也被秋霁白这一句很有爆炸里的话给震到了。他的叫声估计在楼下的人都能听到。
“你干什么?小点儿声不行啊!”
于德金被媳妇儿拍了一巴掌,但他的眼睛还是盯着秋霁白看,等着他想要的答案。
点点头,秋霁白认真地说道:“当然是真的。应该说那尊财神造像确实是高手仿做的,很像!像到已经接近真品九成的水平了。就算是行儿里有点儿眼力的高手都看不出来。我刚开始也没看出来,是这个让我发现了问题。”
说着,用手一指小指指甲上缺失的那一下块儿,以及皮下微微有些出血的地方。
“哎呀!你怎么搞得?疼不疼啊!”
看到秋霁白伤到了,李碧瑶赶紧抓起来看。
“没事儿!这根本就算不上伤。”秋霁白笑着说道:“可就是因为这点儿伤,我才发现那尊黄财神的问题。”
接着,秋霁白就把在看那尊造像时,不小心指甲盖别到造像封底缝隙处,然后才发现脚重头轻的问题。
“稍微掌握一些古代铜造像工艺的人都清楚,古时候,铸造铜像用的是泥范,分为内范和外范两个模子。工匠在制作外范的时候,需要把造像的五官、四肢,以及衣装服饰等,以阴刻当方式尽可能地精细刻画出来。而内范就只是一个大致的泥疙瘩了。这样的铸造工艺,就导致造像各部分铜质比较均匀。”
“而现在的铸造工艺就不同了,用的是失蜡法,无论是内模还是外模,把造像的细节基本都能表现出来。这也形成了铜质比较薄,尤其是头部,更是轻薄。这样就和古时候的造像在手头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也是为了消除这一点儿的区别,在装藏的时候就会多装一些比重大的东西,包括在封底的时候,也会用较厚的铜板。”
“今天的那尊黄财神造像,就是因为我发现了底沉、头轻这个现象,再加上后来从造像眉眼间流动出来的神态过于呆板,没有古代熟练工匠刻画出来的那种神韵。我判断,因该是从一尊乾隆工的黄财神造像翻模仿制的。”
听完秋霁白的讲解,于德金缓缓地点头,说道:“这得是多少年的眼力呀!我是一点儿没看出来。”
顿了一下,于德金接着问道:“霁白!那尊像仿制水平那么高,是哪儿做的呀?以后可得躲着点儿。”
“应该是甘肃拉卜楞寺附近那些专门仿造藏传佛像的高手做的。”秋霁白回答道:“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一百零八属寺,其实哪里的附属寺庙要远大多于这个数。不但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还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所以,拉卜楞寺不但藏传佛教教义源远流长,哪里的佛像造像技艺也是世代相传。所以,能够高仿出一尊带有乾隆风格的黄财神造像一点儿都不难。再加上佛教造像一般都鎏金、泥金,封底又用的是一块真正乾隆朝的老佛像的原底,难以分辨真假,就一点儿都不奇怪了。”
微微摇摇头,于德金说道:“因果报应这话一点儿都没错。许闰年这个坏包这回可是吃了个大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