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个人安安稳稳地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看着自己,秋霁白微微一笑,用眼神示意了一下。
然后,回转头,看向台上。
就在他回头的过程中,一双如同野狼般恶毒的眼睛正一眨不眨地盯着自己看。
虽然没有看清楚那个人是谁,但就从眼神里透出来的阴暗、恶毒,直觉告诉秋霁白谷峰在大厅里。
为了不引起对方的注意,避免打草惊蛇,秋霁白并没有再次看向那个方向。
“他来干什么?难道也是为了参加拍卖活动?”
心里想着,秋霁白的眼睛看向了台上。
这时候,一个身着红色中式服装的女主持人已经说完了开场白,开始介绍第一件拍卖器物了。
“这是一件明代万历本朝的簋形香炉。铜胎,薄体,以金属錾刻工艺錾刻、鎏金,组装而成。圈足底内中央錾刻‘云间胡文明制"六字阴刻篆书长方形印,印面施以鎏金。此炉装饰纹样均系錾刻而成,纹饰均施以鎏金。造型规整有加,敦实沉稳,加之通体鎏金光彩依旧,周身堂皇华丽神韵风采绰然……”
主持人用清晰流畅的语言介绍了这只簋式炉的时代、做工,以及特点。当然了,她是按照手上拿着的卡片宣读的。这么一大套的讲解词,别说主持人不是古董文玩方面的专家,就是秋霁白这样的大行家也未必说的这么周详。
“霁白!这只炉子挺漂亮的,不是宣德炉吗?”
李天禄忍不住小声问秋霁白。
一摇头,秋霁白说道:“这不是宣德炉。宣德炉是铸造工艺,这只炉子完全是锤揲錾刻成器工艺,两回事儿。虽然远不如宣德炉有名气,但胡文明亲手制的炉市场价格一直很高。”
胡文明,明晚期著名工艺家,以制作铜鎏金文房用器见长,工艺精湛,擅长鎏金。按古式制彝、鼎、尊、卣之属极精,与正统宣德炉之崇尚线条、不重纹饰之风格迥异。
“不过,胡文明这个人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本位主义严重,他发誓自己的技艺不传授外人,也导致他的技艺近乎于失传了。物依稀文贵,所以他的炉子在清朝的时候价格就挺贵,当时人称其制品为‘胡炉"。因其喜于炉面镂出山水、法器、吉兽等图案,深受藏家喜爱和洋人之喜好,故胡文明在国际间身价颇高。胡文明后,其子胡光宇亦落款为‘胡文明男光宇制",是为家族事业。”
秋霁白大致介绍了一下胡文明这个人,以及他说制作炉的市场定位。
“这是件真品吗?”
李碧瑶问道。
点点头,秋霁白说道:“应该是珍品,没问题。就是品相稍微差了点儿。因为炉体比较薄,再加上炉子是实用器,难免留下使用痕迹和磨损伤痕。通体鎏金也剥落了不少。有点儿可惜。”
这时候,主持人已经开始请参加拍卖活动的嘉宾举牌报价了,底价是八万人民币。
“九万!”
“十万!”
“十二万!”
“十五万!”
按市场价值来评价,这只炉子如果品相完好的话,价格应该在二十五万到三十五万之间。但以现在的品相来说,价值已经远低于这个市场价格了。再加上近一、二年古董文玩市场行情持续地位徘徊,这只炉子也就是二十万左右。
在秋霁白的预估中,这只炉子不会拍出超过二十五万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