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贴落文化(1 / 2)

古玩行述记 披雪楼主 1053 字 7个月前

秋霁白小心翼翼地从恒温箱里把那一堆“破纸”“烂布”取了出来,放在了工作台上。

戴上手套,又把老花镜戴好,在沈崇辉和李成海的配合下,马守义轻轻展开了第一幅凌子。首先映入眼睛的是四个端端正正的行书字“国泰民安”。

再往下看,凌子上绘制的是一头微微张嘴的麒麟,抬起右前蹄,形态庄重而不失优雅,流露出神兽之王的强大气场。在其腿部关节处点缀火焰纹,头上的鬃毛和尾巴亦如熊熊燃烧的火苗,蕴藏着无穷能量和神力。

一边往下看,马守义一边微微点头,轻声说道:“这确实是贴落,清中期嘉庆本朝的。‘国泰民安"这四个字是典型的翰林字。”

“翰林字?这是什么意思?”

罗翰嘡啷问了一句。房间里如此的安静,他突然来这么一句,就连秋霁白都被吓的心头一抽动。刚要责怪他,马守义却笑呵呵地说道:“翰林字还跟你有点儿渊源呢。那个翰跟你名字的翰是一个翰。”

接着,马守义就为罗翰做起了解释。翰林,是古代官职名称,最早出现在唐朝。当时在禁中置翰林院,配置了书画、文词、经学、卜、医、棋、术等各种专门人员。他们定期入值当班,待诏于院中,因有参与机要之机而号称“内相”,有实权。翰林院经过宋明的发展,及至清代,更成为一个专属部门,执掌完备,人才辈出。

到了清代的翰林院,主要负责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下属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统称为翰林。

“哦!我听明白来,翰林院里工作的翰林写的字就是翰林字了呗。”

罗翰大彻大悟地说道。

听了罗翰的话,马守义没说话,而是用问询的目光看向了秋霁白。

秋霁白明白,这是老爷子有意在靠自己。当即也不藏着掖着的,淡淡一笑,说道:“自古儒学之臣或以文章备顾问,或以笔札司纪载,历代以来翰林官位虽为清职,但因接近皇权中枢,有机会以诗文翰墨近侍帝王而地位显赫。所以,翰林的书法风格是最能展现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皇族对书画的癖好。尤其是在清代,翰林书法在不同时期的风格变化是整个清代书法的缩影。无论是帖学的集大成,还是碑学的新兴与发展,都有翰林书家的推动力量。”

一大套极为专业的解释后,秋霁白知道自己的兄弟听不太懂,最后说道:“刚才马爷爷说这幅贴落是清中期嘉庆本朝的,也是根据这四个翰林体字的风格断定的。”

“哎呦!霁白啊!我就知道你的眼力够厉害,可没想到你的学识还这么渊博。年纪轻轻的,你哪儿学的这么多啊?”

向来比较沉闷的李成海,对秋霁白的表现非常震惊。

沈崇辉呵呵一笑,说道:“成海!你不知道吧?霁白可是大学历史与博物馆学专业的高材生,算是科班出身了,可比咱们这些野路子强多了。”

沈崇辉这么一说,秋霁白马上摆手说道:“没有、没有、没有……课堂书本上学的东西和实际相比差距太大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我还得多跟马爷爷,沈哥、李哥学习,古玩行业最讲求的是实际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