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禄的话完完全全是说到了众人的心里。
秋霁白和李碧瑶当然会悉心聆听,就连沈崇辉、李成海,包括马守义也默然点头,表示赞同。
至于罗翰嘛!他现在只是愣愣地盯着眼前不停翻滚的白汤锅,脑子里在细细品味着李天禄话中的意思。
一只憋着没有说话,也插不上话的韩美琪,突然举手示意后,娇声说道:“马爷爷!李叔叔!我能问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
马守义对年轻人提的问题总是很欢迎,也很耐心地解释回答。
韩美琪不好意思地一笑,说道:“我不懂这个古董文玩行业,但我想问一下,古代艺术品投资真的就只有收藏这一条路吗?”
“当然不是了!”马守义笑了笑,说道:“就说霁白和碧瑶筹建的这个中国古文化交流中心吧,在我的理解是集收藏、展览、学习研讨,以及古董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收藏、展览、学习研讨这个不难理解,不用多说了。就说古董交流吧。在我看来,将来这个中心的规模影响力得到发展进步以后,在行业内有了一定的人脉和威望后,就可以通过拍卖的形式开展古董文玩交流活动了。那里面的学文就更大了。”
“有多大?”
韩美琪天真的问题,引得众人又是一阵欢笑。
“多大?嗯……这个我还真不好解释。”马守义思考了一下后,说道:“我给你举个例子吧。就是在上一轮古代艺术品市场抬头之前,大概是五、六年之前吧,有一个相当长的低谷期。那个时候我记得很清楚,有一幅郑板桥的真迹,五尺大小的‘顽石"配诗,在国内的一次大型拍卖会上,二十八万的底价竟然流拍了。说白了,没有人要,认为价格高了。实在是没办法,那位画主儿后来又自己花了三十万把画给买回去了。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转过年儿,也就是隔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吧,艺术品市场行情就跟坐了直升机一样,价格一路疯涨。还是那幅郑板桥的画儿,同样的拍卖会上,买了一千一百多万。”
“我的妈呀!相差这么多?”
韩美琪摇着脑袋,吐着舌头,表示不敢相信。
秋霁白呵呵一笑,说道:“那一轮行情由低往高走的过程中,有很多人捶胸顿足懊悔不已。都骂自己没有眼光,没有魄力。我也知道一个事儿和马爷爷描述的这事儿差不多。当时,有一个行里的大玩儿家、大藏家,在琉璃厂的一个店里看到一幅唐伯虎所绘的墨竹扇面真迹,店家要价二十五万,那个玩儿家以行情不好为由,硬要砍价到二十三万。后来两下里都不肯让步,买卖就没做成。同样是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那幅小扇面被一位资深的书画收藏家以一千两百八十万的价格收走了。”
“哇!这都是真的吗?”
韩美琪伸着舌头说道。她从小虽然家境富裕,长大了又跟着父亲做生意,百万、千万的生意也参与过。但在韩美琪的认知里,一幅画能够从原来二十几万,几个月的时间就涨到一千多万,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
可没想到的是,马守义含笑点头,回答道:“孩子!古董文玩这个行业同样是有着市场买卖风险的。不光是有了能耐、有了大笔的钱就能踏入这个行业的。有的时候,运气、时机、机遇更能主导一个人的命运。”
马守义也从秋霁白和罗翰的对话里听出来了,秋霁白不希望罗翰和韩美琪两个人踏入这个行业。所以,在言语上就把结果说的严重了一点儿,希望两个人知难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