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揭穿黑幕(1 / 2)

古玩行述记 披雪楼主 1124 字 7个月前

“你这么说我就要说几句了。”始终没有说话的何伟长插嘴说道:“你说古代字画都是要上蜡,那有没有可能这幅画画完、装裱了以后就不是为了挂着欣赏的呢?”

何伟长这话说得未免有些牵强附会,属于那种无理搅三分的无赖表现。

“这画画出来不就是为了挂墙上看的吗?你还能拿它干什么?”

李碧瑶气不过地说道。

秋霁白一笑,给了李碧瑶一个让她安心的表情,说道:“这幅画已经装裱好了,那就是为了挂在墙上欣赏的。”

见何伟长还要说话,秋霁白抬手制止了他。然后接着说道:“就算这幅画不是挂出来欣赏的,但它也不是真迹。何先生和杨先生都清楚,书法和绘画虽然被大致地划分到了一个艺术门类中,但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总的来说,书法要难于绘画。原因也很简单,绘画只要是能稍懂笔墨的人,画出点什么稍有点儿艺术感的东西都能称作为画,毕竟在生活中懂画的人不多,能够鉴赏画的人就更少了。可书法不同,认字的人多、能写字的人也多,所以字就成为了一种公用的符号,写的好看不好看的,大众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评判。所以,书法想要取得高水平的艺术成就更难。”

说完,把眼光放到桌面的这幅画上,接着说道:“沈周除了绘画水平很高外,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沈周的书法起步于家传,初学赵孟頫、苏轼体为主。中年以后,融合了赵孟頫、钟繇、王羲之、二沈(沈度、沈糜)和宋四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诸家,而对宋四家用力最勤;至晚年更倾心学黄庭坚。他写字非常喜欢用狼毫笔,线条锋利铦锐,结构跌宕开阖,中宫收紧而四维开张,所谓‘长撇大捺",遒劲奇崛,就是他的风格。”

“我们不说这幅画的绘画水平如何,就从这题款出的笔墨来看,是以长羊毫为笔写的。虽然极力地模仿沈周‘长撇大捺"的特点,但起笔、行笔、落笔全过程非常的拖沓、绵软,没有沈度笔墨的那种笔随心动,纯熟老辣的感觉。而最大的破绽就在这方印章上。”

“印章?”见秋霁白说了一半停下了,何伟长问道:“印章有什么不对的?”

他这个人做事向来沉稳周密,对于这幅画,他是先过了目,仔仔细细地检查了数遍后,才同意给李天禄设这个局的。因为他觉得这幅画至少是个高仿。

秋霁白一笑,说道:“画和字可以照着原画临摹,图章当然也可以。但这就涉及到了另一个艺术门类——金石学。仿刻一方章是可以的,但要想仿刻到天衣无缝,就比较难了。因为刻章时的每一刀深浅、粗细、长短,就算是同一个人刻相同的字都不可能做到一模一样。而这方章就和沈周的章一无二致。”

“那就说明它没问题,是真的呀!”

杨双庆有点儿没转过弯来,直接问道。

秋霁白一笑,说道:“就是这方章太过逼真了,才说明它是仿的。因为这方章是电脑刻制的。乍一看没问题,可仔细看下去,你会发现章面没有任何的起伏,除了露白的部分,所有的线条几乎没有任何一点儿色差,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秋霁白说完了自己的依据后,房间里霎时间就安静了下来。

杨双庆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还稍显稚嫩的秋霁白,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样一幅在一般的书画玩儿家眼里都是真迹的沈周画作,竟然被眼前这个二十五、六岁的小子给看出了破绽。

何伟长则是一脸的淡然。因为在他看见李天禄带着秋霁白一起来的那一刻,他的心里已经预料到现在的结果了,即使他还想挣扎狡辩一番,可结果还是没有什么本质改变。

“呵呵!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要谢谢两位,能在淘到好物件的时候想起我,那就说明你们还把我当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