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耀州识窑(1 / 2)

古玩行述记 披雪楼主 1109 字 7个月前

耀州窑位于铜川市黄堡镇,西安以北一百多公里。窑址以黄堡为中心,范围包括了上店、立地坡、玉华、陈炉,及耀县塔坡一带。此地在宋代辖于耀州,故名耀州窑,其产品称为耀州瓷,或名耀瓷。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五代成熟,宋代鼎盛,金元延续,止于明代中期的十五世纪末,有八百多年的连续烧造史。

唐代始烧黑、白、青、褐、黄、茶叶沫、花釉瓷,及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釉下绘白彩等彩绘瓷。

五代该窑以烧青瓷为主,青瓷烧制工艺已经成熟,青釉有灰绿、青绿、天青、淡天青等色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以往所没有的瓷窑体系,其中耀州窑便是一个自成窑系的北方著名窑场。

秋霁白在脑子里从头至尾地过了一遍自己学到的,有关耀州窑的信息。

“耿大爷!您家在铜川什么地方?”

秋霁白问耿祥福。

“陈炉镇上店村,离铜川有四十多里地。我们哪儿都种菜,香菜、菠菜、青椒是主要的菜。还有,我们哪儿的花椒也是很有名,主要是大红袍和狮子头,颜色漂亮、香气浓重、麻味够劲。花椒粉、花椒油、花椒叶都包装成那种礼盒装了,过年、过节送礼都拿得出手。要说还是有人会做买卖呀!我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大年,到头来大头的钱让人家二道贩子挣去了。唉!脑子不如人家呀!”

一路上,至始至终都沉默寡言的耿祥福,一提到自己的家乡,话马上就多了起来。正所谓“乡音最入耳、乡音最动听”,不管走了多远,是富是穷,家永远都是心底最能触动思念和情感的地方。

沉默了一会儿,秋霁白把手机里存留的一张耀州窑划花的磁盘图片打开,递给了耿祥福,问道:“耿大爷!你在老家周边邻居家里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瓷器?盘子、瓶子、碗之类的。”

虽然秋霁白已经把图片放到了最大,但耿祥福毕竟六十来岁了,年老眼花,看起来还是挺费劲的。

在眯缝着眼睛仔细端详了半天后,耿祥福说道:“嗯!这样的盘子、碗我们哪儿不少,前些年有不少人烧出来以后,也当礼品送人了。我家就有几个。”

一听耿祥福这么说,秋霁白心里就凉了,不用看就知道是新的。跟自己想的耀州窑不是一路东西。

“哦!耿大爷!您家里的是别人送的吗?”

秋霁白毫无意识地问了一句。

“哪有人送我东西呀!我家的盘子是我爹在世的时候用的。也不知道多少年了。”

耿祥福说道。

耿祥福这么一说,秋霁白立马来了精神头:“耿大爷!回头到您家以后,能不能把那几样东西给我看看?”

“嗐!那有什么行不行的,你要是看上了,拿走就是了。现在我们用的都是白瓷碗,没人用那种黑不出溜的东西了。”

耿祥福满口答应着说道。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高速疾驰,下午三点多,韩美琪的宝马车开进了陈炉镇上店村。

全村两个自然村,分布在一条山谷中的左右两面山坡上。耿祥福的家就在山谷左侧的村子中央。

宝马车停在了村口村委会停车场上。从村委会气派的两层小洋楼看,这个村子发展还算不错。最起码门面装的很阔气。

沿着硬化的水泥路向上走了将近两百米,显露出三间砖瓦房。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和周边几幢新建的房子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到了!这就是我家。快进来!”

耿祥福招呼着秋霁白三个人进屋。又转身冲着屋子里喊道:“老婆子!我回来了。还来了客人,你在哪儿呢?”

耿祥福原本沙哑低沉的声音,这个时候却变得高亢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