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捡个大漏(1 / 2)

古玩行述记 披雪楼主 1066 字 7个月前

摊主范强一听秋霁白还想买东西,马上就来了精神。

眼睛一亮,就站了起来,满脸堆笑地说道:“你要这么说的话,好商量。薄利多销,买卖都在商量。”

范强这伙人手里的东西没几件像样的,整天的在太原各个古玩市场里乱穿,就是靠挖坑埋雷、贴扑坑人,挣点儿缺德钱。太原古玩行里的人见到他们都躲得远远地,所以范强手里的东西就是摆样子,连问都没人问。

一听秋霁白要买东西,他心里的高兴劲儿直冲脑门子。

点点头,秋霁白装模作样地在范强的摊儿上左右扫了两圈。指着一只青釉童子牧牛瓷摆件,问道:“这件儿砚滴什么价儿?”

“五千。”

又指着旁边的青釉甘蔗段的深瓷盘,问道:“那只笔洗呢?”

“三千。”

皱着眉头摇摇头,秋霁白说道:“老板!你这价儿也太顶了,我拿回北京区也买不上个这价儿呀!给个实惠价。”

范强一笑,说道:“老弟!这两件东西可是清康熙龙泉窑的文房器。说实话,这是我这摊上最重的两件儿东西了。这个价格已经算是漏儿了。”

“老康(康熙)的?”秋霁白摇摇头,说道:“我看最多也就是小康(晚清方康熙)的。”

“小康?你不是开玩笑嘛!这釉水肥厚,胎质细白,明明就是老康的。”

范强不遗余力地强调着自己的观点。

秋霁白摇摇头,说道:“这东西釉面并没有老康的那么肥厚。最关键的是,这两件东西器型都比较古拙,没有康熙本朝瓷器的那种精丽秀美的感觉。还有这底足足墙略微向里斜,足根圆滑,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胎体也有点儿疏松。而康熙的瓷器胎质细密、洁白、坚实,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的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露胎处常见手拉胎的痕迹。”

古玩行里就是这样,针对某件儿东西,买主和卖主都用自己的理论根据相互博弈,谁赢了那这件儿东西的价格就听谁的。

这两件儿文房的瓷器,范强说是老康的,秋霁白说是小康的,这个价格就相差很大了。

秋霁白的鉴定意见阐述完以后,那些围观给范强帮腔的人也有几个人微微点头,赞同秋霁白的观点。

显然,经过两个人这一轮的辩论,秋霁白的话更让周围人信服。

范强的眼睛叽里咕噜地转了两圈,用眼神和周围的人沟通了一下。点点头,说道:“这位兄弟好见识,我服了。这么地,这两件东西你要真看上,加上那件被那个小姑娘碰坏了的,捆一块算一万二,怎么样?”

听范强报出来的价,秋霁白内心都要开出花来了,那种激动的情绪仿佛心弦都在随着自己的呼吸震颤。

不过,脸上还是显露出了不满意、很不可心的表情。

“嗯……我还一口,九千。”

“我这已经便宜到家了,不能再降价了。”

“老板!咱们谈买卖你不能一口咬死呀!得容我还一口呀!”

“我赔的太多了。”

就在两个人争执不下的时候,围观的那几个人开始松口了。

“行了老范!差不多了,你这两件儿东西在手里也押了好几年了吧,能出就出了吧。”

“就是,这小兄弟是行里人,说的也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