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后人到现在还在嚼人家嚼过的骨头,顶多就是如朱子一般往里面加一点佐料。
再说李祺从来也没想过把儒学踢出去,作为国学儒学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大一统观念就很适合大明的国情。
还有更关键的一点,儒家根本就没有想到,醉心于实学之人对当官根本就没有兴趣,他们兴趣在于发明创造。
只要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政治待遇和物质条件,他们根本不会跟儒家竞争朝堂。
太子标有着多年的治政经验,名教子弟只喜空谈而不能扎根基层,大多数的进士出身的正印官没有师爷的帮衬连位子都坐不稳,基本上都会被乡绅胥吏架空而不自知,等到缓过神来早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既然李祺并没有将儒家一棍子打死的心思,自己还纠结儒家能不能继续辉煌下去干什么,已经辉煌了千年,未来如何只要朝廷不刻意打压,儒家竞争不过别的学说,只能说儒家落伍于时代了。
“安南还有一大隐患,那就是我大明汉人比例太低,为了长治久安,必须改变安南的人口比例,可是我大明百姓重土安迁,想要让百姓迁徙至安南不动硬的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
太子标话锋一转,询问道:“就算大明百姓愿意迁徙到安南,可安南原有的百姓又该怎么办,总不能杀了吧?”
“杀人是最低级的办法。”李祺笑道:“搞一个圈地运动,鼓动安南权贵大肆兼并土地,并从南洋掠夺奴隶,卖给这些权贵,有了不用给钱只需管饭的奴隶,谁还愿意把土地佃租给黔首百姓。”
“当然我大明要圈最好最大的一块,这一块土地用于安置移民,安南失地的百姓我们再把他们迁徙至南洋各地与我大明百姓混合安置,两代人之后还能分辨的出谁是安南人,谁是汉人吗?”
太子标听得目瞪口呆,还能这样玩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