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7章
人亡政息,一直是历史的常态。
老朱的很多政策,朱允炆甫一上位便直接给废除了,搞出一个“建文新政”,说是“人亡政息”再贴切不过。
听到这话,太子标顿时脸色一变,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也有对李祺直言的惊讶。
“但是,”李祺话锋一转,语气再次变得激昂起来,“如果有朝一日,大明各地州县都修成了水泥路,以帝都北京或者南京为中心,如蛛网般向四面八方扩散出去,这些道路便是强国富国的动脉,天灾也好,人祸也好,只要道路不断,没有过不去的坎。商贾们的货物流通愈发快捷,军队的行动愈发迅速,各地州县的任何风吹草动也能更快传到京师,更有利于中央朝廷对地方官府的彻底掌控。”
“只是,摆在面前的问题也不少,首当其冲的就是驿站体系。”李祺微微叹了口气,缓缓说道。
驿站经费与邮传经费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光永乐二年这一年,全国驿站所耗银钱高达三百一十三万余两。
每个驿站的经费一般是按驿站的大小、人员和车马的多少来供给的,用于驿站物资的补充、驿站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维护、以及驿夫酬劳的支付等。尤其是某些达官显贵住宿驿站,还必须要吃好的喝好的,那就更是增加了驿站的开支。
驿站名义上隶属于六部中的兵部,实际上它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民间征收的赋役,也就是说地方官府负责当地的驿站费用。如此一来,为了维持驿站的正常运转,地方官员们就不得不多方筹措银钱,如巧立名目增加税收,或是直接拖欠驿站的经费不给。
不管地方官员采取哪种方式,要么苦了底层百姓,要么苦了驿站衙役。朝廷如果想要修建水泥高速路,那就必须先整饬一下这驿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