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如瞥了她一眼,眉眼中均是恨铁不成钢的无语。
她说,“你回去跟你夫君商量本是无碍,不过你夫君若是答应了五十两帮我做事,到时你只拿回二十两,那你怎么和你夫君说那消失的三十两银子?”
赵荷花张了张嘴巴,一下就定住了,她从未想过这事,最后诺诺的开口,“那三十两我会还给我夫君。”
清如,怎么还?
说到这个问题,清如反而好奇了,“你在家里一般都做什么?”
印象中赵荷花的绣活是一般般,最多是称得上针线活,针脚细密对绣品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每个卖绣帕的女子都会,赵荷花在里面没什么竞争力,她连卖个绣帕都吃力。
估计连吴小禾的针线活都要比赵荷花来得好一些。
赵荷花老实的回答了,“准备三餐,家里养了猪和鸡鸭,都是我在照料,其他时间跟着婆母织布。”
听到这里,清如觉得赵荷花的日子,和在娘家的差不了多少,或者说比在娘家好一点,至少不用下地种田。
“你们粮食都是向外购买的吗?”清如知道自己问这话有点太扒别人家里的隐私,但她实在是好奇,只得厚着脸皮问了出来。
赵荷花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她说了,“李家村种田的人多,但从外面买入粮食的也多,郑家好像是跟着那些人购买的,会比市面上粮铺的价钱低一些。”
清如恍然大悟,“李家村开粮铺的东家多吧,很多都是从中原一带也就是河南道那里采购的。”
一个村的商户联合起来采买,肯定会有内部价,郑猎户一家就是蹭了李家村的商户优惠。
看来赵荷花嫁到李家村,还真不用担心没粮食吃。
“我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买来的,就是每次都是用大船运到码头来,很多人会在岸边等。”
听她描述,应该也是去看过搬粮食的盛况,清如寻思着,能跟着妇人去观看,那赵荷花看来是挺融入李家村生活了。
若不是她弟弟作妖,那赵荷花的婚后生活还挺美满的,而且看她这样子,似乎婆家也没有催促她赶紧生个孩子之类的。
之所以这样推测,是她婆母愿意放她出门中得知的,若是急着抱孙子,估计是宅在家里调理身体了。
想到这里,清如委婉的提醒她,“我嫁到萧家后,有一次着凉,大夫说我从小在冬天挑水给寒着身体,需要调理,吃了好几个月的药汤。你和我一样,从小都是挑水过来的,最好也去看看大夫比较好。”
赵荷花征愣了好一会儿,随后惴惴不安的问道:“会很严重吗?我好像挺好的。”
清如直接翻个白眼,“你脸色偏白,难不成你以为是在家里捂白的?那是没有血色,这一看就是身体虚的体现,没有生病还好,病来了就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