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如将这烦恼说给李映雪知道,原先以为这姑娘会推荐云锦,哪只她反而说了,“三种锦绣都有其上上选择,几乎可以与贡锦相媲美和抗衡的。
就比如蜀锦中的孔雀锦和牡丹锦,云锦中的妆花绸,妆花纱等,这些都是可以入手的,在郑掌柜看来,他说流行是暂不会过时的。”
也就是说这些织锦,不会随着时间而贬值,清如现在买了,以后还是可以传给后辈子孙用的。
她作为一个现代人,对于这些绫罗绸缎的流行原理,自然是不及李映雪看得透彻,更何况李映雪身边还有一个郑掌柜在帮忙出主意,一听到李映雪的推荐,她心里便有了底。
“我知道了,”她顿了一下,难得的第一次在外人面前吐露自己的心声,“上次卖的酒钱,我就想着买些织锦回来,以防着要用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
作为一个生意人,见到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服饰穿着佩戴等,都会渐渐影响到清如的生活方式。
就比如马车上的幡旗标志,这完全是受到李映雪的影响,她自发的到店铺请人设计裁剪绣出来的。
还有就是上午张耀和马贵全在店铺门前的闹剧,让她在生气之余,也注意到了,这两人的穿着竟然是翻天覆地了,都开始佩戴玉佩了!
清如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她都还没给萧行之准备过这类东西,而萧行之到现在,腰带上还是空空如也,就连衣服的布料也是粗布居多。
不知为什么,清如心里突然有点愧疚。
她对萧行之的关心,看来始终远远不够。
清如心里的活动,李映雪自然不知道,她只以为对方是因为钱多了,想补充库房,作为一个商人,她觉得是很正常的事,听到这话也是跟着点头,
“蜀锦的话就到益州去买,云锦的话就到金陵去,当地的质量会比其他地方的要来的好。”
这就要涉及到运输的问题了。
李映雪想到族里人对于清如船队停靠费的收取问题,突然觉得很是愧疚,“我祖父特意去跟族长请示了,然而族长这老人家就是不肯松口,现在他们的意思是,你这边的船队停泊费可以减免三成。”
清如点了点头,“我是没有意见的,你们族长能同意给减免三成,我还是有点受宠若惊的。”
听得李映雪抿嘴一笑,“族长他们啊,对于钱一事看得重,但他们也深知,源远流长是王道,没有你给李家方子的事,就没有现在的烘烤炉和酿酒坊,只要他们是遵守礼法的,就该要给你优惠才行。”
在李映雪看来,最好还是不要去收这份钱,但她说不过族长他们,在族里的话语权也不够,所以只能委屈了萧娘子。
清如倒是觉得真没什么,毕竟这年头私人码头什么的,可真是太难得了,“还是得替我谢过你们族长,如果不是不方便去见面,我还想亲自过去道谢呢。”
李映雪见她真的不在意,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
她问,“这段时间,南方的水果成熟的多,你不打算再去购入一批么?”
“要的,你们的船队什么时候再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