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因为要保证有口粮,所以每年不管怎么样都是规定要种粮食和桑树棉花等的,但在保证能交税前提下,朝廷是允许开辟种些别的经济作物,比如花生大豆芝麻等,生姜也是在这一范围呢。
这年头,朝廷鼓励农民多去开荒种地,开出来的荒地前一两年还有优惠的税收政策,但开荒需要农具和肥料,农家负担永业田和口分田已经有些吃力了,要是一头脑热去开荒,最后没啥收成还得交部分的粮税,那才是真吃力不讨好。
因此朝廷鼓励开荒的政策,到现在收获甚微。
不过这一政策,倒是便宜了清如,她开辟了五十亩的林下荒地,到时交的税收还能少一成,对她来说就是赚到了。
清如笑着对张二妮说,“等这次收获后,你们要不去开个两亩荒地来种,到时收成会更好的。”
张二妮小声的解释,“我爹有说过,下半年要从地里划分两亩来种姜。”
清如微微蹙眉,直接打消了张二妮一家的打算,“回去跟你爹娘说一声,姜的根部很容易得害虫,熟地的土壤里虫害多,不适合种姜,最好还是在林地或者直接开荒新的田地来种。”
张二妮听得有点迷蒙,在小孩的印象中,种田当然要选熟地啊,这种才是良田,可怎么听清如姐的意思,熟地反而是对姜不好,这可真的太奇怪了。
但她年纪虽小,也知道清如姐的话要听,因此重重的点了点头,“我回去会跟我爹娘他们说的,还会跟三柱哥和栓子哥他们说的。”
吩咐完姜地的注意事项后,清如便问起了最近村里有什么大事没,三柱的娘最近也很少去找她聊天了,估计是忙着田地和院子里的姜地,找不出时间来,也因此清如几乎是断了小丘村这边的消息。
身为小丘村的一员,再者她还想村里的人来帮她种果树,所以能多了解一点是一点。
张二妮想了想,就说了几个她听到的大事,“张春姐的亲事就在这个月了。前两天,有一辆大马车来找秀才公,大家都在说,张仁静姐姐的亲事也快了。”
她又仔细的想了一下,“我听三柱哥的娘亲说,最近花媒婆一直往翠儿姐姐的家里跑,似乎也是亲事近了。”
清如听得一脑门汗,村里就是这样,围绕的都是红白喜事,家长里短,连谁家和谁家有口角了,这种也是被人传得津津乐道。
就在她思绪发散的时候,张二妮一脸小心的说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消息来,“清如姐,你以后来村里要小心,我娘亲叮嘱我了,说是村里回来了一个泼皮无赖,让我们以后见到人了,要远离一点。”
清如仔细回想了一下,似乎没有什么印象,好奇问她,“有说是叫什么名字吗?”
张二妮鼻子一皱,不太清楚,“好像是周家有礼叔的儿子,可是我到现在还没见过这人,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清如心里微微讶异,“周家?怎么会呢,周家的孩子,不管资质怎么样,小时候都是要到私塾去上学堂课的,这能教出一个泼皮无赖来?”
这事,张二妮一个小孩子肯定不清楚,一问三不知,清如想不通,便也跟着抛开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