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如笑道,“不会的东西多了去,就比如女红针黹一事,我就做不来。”
李映雪掩嘴偷笑,“刺绣于我而言,也是头疼之事,在我娘亲的监督下,堪堪过了女先生的眼。”
听到她有请西席先生,清如好奇问她,平常跟着先生学什么。
“琴棋书画皆有学一点,先生不要求我全部精通,但一定要有所耳闻,这样以后和姑娘们聊起话,就不会被低看。”
清如点了点头,心里了然,这年头,商贾之家,还是属于不入流,若不是李家有个中了进士的祖先在保佑着,恐难以保住这份偌大的家业。
这也是为什么李映雪急着要她五百坛白兰地去走关系的原因,之前曾听她说过一嘴,关于大儒的事,清如就大约明白了,李映雪的爹如今还不是秀才。
只要中了秀才,李家就可以出钱捐赠而获得监生的资格。而入仕做官的条件则有:监生、科举、举荐这三种。
所以她也能明白,李映雪如此辛苦谋划,甚至不辞辛劳帮她筹备酿酒坊一事,就是在为她父亲铺路。
李家偌大的家产,需要有一个官身来庇护才行,中了童生的李大郎,显然是最适合筹谋的人。
李映雪来到萧家这么多次,都没见过其他人,兴许是刚吃完饭,自觉两人亲近不少,便忍不住问了出来,“萧娘子,怎的没看过你家的其他人呢?”
想了想,补充了一句,“甚至连一个丫鬟都没有。”
“我夫君出了一趟远门,没那么快回来,婆母喜静,常在屋里吃斋念佛,诺大的家中,就我一个人得闲。”
李映雪没想到原来院子还有一个人住,心里则是觉得这样的日子其实也不错,想做什么事都不会有人来束手束脚。
聊了半天的话,李映雪便告辞离开。清如给送到门口,目送他们离去之后,才来小酒铺里看看。
现在没人来打酒,张二妮还在努力认着《三字经》里的字,清如就靠着窗口,问,“你现在能记几个字了?”
张二妮放下书,惴惴不安,“能记四十五个字。”
差不多是一天三个字的进度,清如夸她,“不错,继续保持下去,很快就能学会的。”
张二妮听到这里,紧绷的神经渐缓,刚要继续拿起书来,村口处便有了动静,她眼尖的发现,“是我爹他们回来了。”
去的时候三辆,回来只有一辆,清如问张二妮,“其他两辆车是向别的村借的?”
“是去李家村借的。回来的这辆牛车是刘三叔的。”
幸好不是被劫道,清如看了村口处,似乎没有围成一团,那应该是没事才对。
张大牛的爹去还牛车,张大牛则是往萧家的方向过来,清如看他神情还算是轻松,便确定了这次交易还挺顺利的。
“那一百坛酒,他们用三辆马骡来拉走,还说了,等酒卖完了,会再找我。”
清如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点点头。
张大牛继续说道,“不过我不能全靠这些人,因此打算再进两坛,明天去别的地方继续贩卖。”
清如寻思一动,问他,“你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