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采用了一个比较能让他接受的说法解释。
其实也就真是个放大镜,只是倍数相较于现在的工艺高一些,有二十倍左右。
她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能做到的也就只有这样了,聊胜于无吧。
雪澜殇此时就如同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看什么都新奇,就连那些玻璃器皿都感觉很新鲜。
“放大镜…”他咀嚼了下三个字,缓缓勾起唇,“这个说法倒贴切!前些年,海外有人到访,曾经带过几个和放大镜类似的东西。因为语言不通,没人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后来皇帝说望的远,就取名为天眼了。”
“那叫望远镜!”池千尘忍俊不禁,笑了出来,“你们和人语言不通,怎么知道他们是从海外来的?”
雪澜殇眼角沁上笑意,“语言不通,总也会比划,会画画,能了解个大概。”
眼珠转了转,池千尘笑问:“你们就没想过派人去海外学习学习这些技术?也学学他们的语言?”
雪澜殇皱了皱眉,“派了,不过从此杳无音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回来过。”
“……是不想回来,还是没船回不来?”池千尘挑起眉梢,有些好奇。
“应该是后者!派去的人,亲人骨肉都还在明耀。”雪澜殇凑到她身边,指了指推车上的各类玻璃器皿,“这些都是什么材质的?本宫怎么没见过?”
看起来很像水晶,可细看又不是。
“和放大镜是一样的材质,叫玻璃!”池千尘也不瞒他。
说起玻璃的历史,其实是很悠久的。
很多人一直觉得玻璃是近现代时期才出现的,其实不然。
在古老的华夏,从出土的文物来看,西周至战国时期的玻璃工艺已经趋于成熟。
不过那时候不叫玻璃,叫琉璃、颇黎。
在这里,她也发现了玻璃材质的物品,只是使用并不广泛,大多还是作为工艺品收藏,而且透明度不高。
她这些玻璃制品,融入了现代技术,给手艺人做了指导,才更趋近于现代的玻璃,更清透。
雪澜殇点了点头,两人又随便聊了两句,紧张的手术就开始了。
尽管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可当池千尘用几把不同的手术刀把离暗的脑壳给撬开时,他还是忍不住心下一紧,拳头捏了起来。
深深的看了一眼动作熟练的少女,他忍住了没说话。
小一会儿,汗水就沁湿了池千尘的额头,还没等茯苓给她擦汗,雪澜殇已经大步走过去,从一旁的架子上拿出干净整洁的布巾,给她轻拭着汗水。
“放轻松,别紧张!”他小声安慰着。
池千尘只嗯了一声,便目不斜视的继续着手上的工作。
一切都在有序紧张的进行着,只有雪澜殇这个外行看的很茫然。
除了擦汗,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直到日落西山,池千尘才长长的吐出口气,“准备缝合!”
“是七成,还是三成?”煎熬了一下午,雪澜殇迫不及待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