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次寇关(2 / 2)

汉元1836 舟至九天 1461 字 2020-04-02

“正是。”

黄台吉眼睛微睁,瞬间想明白了其中关键。

不等再次征求代善等满臣的意见,他大手一挥定下调子。

“如此,便先派人与明使商议议和之事,除此之外,各旗整顿兵马,只待数月后再次伐明。”

“吼”

“大汗万岁”

除了阿济格等人外,其他满清八旗重臣无不欢喜鼓舞,又能入关了,那岂不是又要大发一笔。

自从回京面圣之后,刘锡命在京城中的生活渐渐又恢复了规律。

除了偶尔要被崇祯召唤过去咨询一些政事之外,他便是在慈庆宫内陪同太子朱慈烺读书。

有多年的刘家村庶务经历在,刘锡命对于朝政自有一番见解,说出来的话也往往能让崇祯耳目一新。

但是崇祯所问基本上都是如何足兵足食之类的问题,刘锡命虽然心有韬略,奈何明朝官僚体系已然成了大窟窿,在刘锡命自己看来,他的这些计策实际操作性几乎为零。

不过崇祯自然不知道刘锡命的这些想法,听到他那些闻

所未闻的点子,刘锡命在崇祯心中的策士身份却日渐浓厚起来。

因此这几个月来,刘锡命往乾清宫跑动的时间却是比较多的,一时间朝野内外谁人不晓得这位新安伯是当今面前的大红人,巴结攀附的人往来络绎不绝。

经历了复社被弹劾一事,大同社也已经转入地下发展,在外人看来,刘锡命也属于不结党的一类。

只不过暗地里,他可没少和杨嗣昌等人的楚党联络。

一方面眼下刘家大肆在湖广等地拓展商路,急需与当地官绅打好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利用楚党的人脉,替自己人办一些事情。

至于内宫方面,刘锡命亲自上曹化淳在宫外的别院拜访了几次。

这老太监因为担任提督京营军事的职务,一年多来颇受了些劳累,因此身子骨便有些不爽利,这才想着辞职归乡。

刘锡命和他相识一场,自然要对曹化淳再次表示表示。

说起来他还要多谢曹化淳,就在曹化淳提督京营期间,他提前安排进京营的江德参等人果然都得到了曹化淳手下的照顾。

加上刘家大把的银钱支持,眼下江德参这二十几个亲卫军官已然在京营的中低级军官中混得风生水起。

这些亲卫身为京营把总、队官,各自手下都掌握着几十或者上百号人马,加起来也有近两千多人马,算是一股不小的势力了。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人马基本上已经能够算是京营当中的精锐兵马。

一方面是因为江德参等人并无官军的不良习气,比如克扣军饷、打骂士卒等事情在他们营中绝不可能发生,因此京营中闻听了他们大名的有志之士纷纷申请调换。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家练军之术别出一格,首重纪律,其次便是操练。

眼下的大明京营虽然还有十数万人,但是早已糜烂,将不像将,兵不似兵,原本规定的数日一操也跟着荒废。

而江德参等人带领的部队却是每日一操,这样的场景在京营中初时还颇惹得许多军官不爽,幸好有刘锡命的请托,被曹化淳手下的人按了下来。

一众京营军官这才知道江德参等人背后还有大佬,因此也不敢作祟,这才给了江德参等人大肆发展的空间。

除了江德参等亲卫带领的军队以外,京营之中并非没有忠勇之将。

五军营副将周遇吉便是其中之一,在得知江德参等人练兵有方更兼治军严谨以后,周遇吉还多番想要招揽江德参等人到自己麾下。

幸亏有曹化淳的幌子可以用,江德参等人才避免了这个尴尬的境遇,但是双方的人情却是结了下来。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初四,有消息传入京师,清军再次入寇,分二路进至墙子岭、青山口。

蓟辽总督吴阿衡、总兵鲁宗文战败而死,中官郑希诏逃走,清军遂长驱直入,兵屯于牛栏山。

京师,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