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寿高居堂上,下面坐着几十个身着普通民装的中年男子。
于成龙不管其他,径直仰头怒道:
“刺史,这中原报上说丞相刘锡命要建国称王,我大明疆土各府县全都发文效忠,可有此事?”
罗永寿正色端坐,“报纸上都说了,那便是真的,我们刚才还在商议易帜的事情,你等学子来了也正好,两天之后州学也需要将那明国旗帜撤了。”
于成龙登时气急。
“刺史,这是篡逆,你身为朝廷官员怎能如此不要廉耻?”
“对,还请刺史三思。”
一众学子纷纷怒道。
罗永寿看了看屋内众人,忍不住和此前那一帮村长一样的人大笑起来。
“你们啊,你们,真是书读多了,我何曾说过我是大明的官儿,你们看看这屋内,我们全都是刘氏之臣啊,此前不过是挂着大明的招牌而已。”
“如今我家主公已经决定正位,这招牌自然也就不用再挂了,跟篡国有什么关系,中原报上不是说了,明国还在,只不过没了土地人民而已。”
“这,这是强词夺理”,于成龙如同被当头一棒。
“我等学子生是明人,死是明鬼,州衙的这个决定我们不答应!”
罗永寿嘿嘿一笑。
“没人征求你们的意见,对了,你们既然要做明人,那可记得明天不要再吃饭了,因为这普天下的粮食都是刘氏之民产出来的,这棉布也都是。
你们要能坚持的住,那此
事我同意了。对了,因为正兴帝同意削去帝位,我家主公说了准予赐封封国,到时候你们自去便是,没人拦着你们。”
“哈哈哈”,在场的一帮刘家村长又是大笑。
于成龙等学子顿时傻眼了。
州衙这是不按常理出牌啊。
真要让他们这帮书生不吃饭、不穿衣,那怎么可能。
这下子,一帮学子只得灰溜溜地跑回了各自家中。
大明现在的地方官府中全是向罗永寿这样的刘氏之臣,那些反对的意见连冒个泡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就淹没在了人潮当中。
七月十六日,武昌。
从前两天开始,武昌城就开始布置装扮起来,不止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不少地方还用彩旗装扮起来。
刘锡命在李彪亲卫营的护送下,带领文武百官登上黄鹄山。
这里早已经临时修建了一个社稷坛出来。
此时一众文武全都换成了吕宋官服,文官按品阶从紫色到绿色各式官服,武官则依旧着军服礼服。
数千人在黄鹄山上排开,气势惊人。
一通浩大的鼓乐开场,行过祭天祭地等礼仪之后。
苏谨率先出列,手捧一册站上了社稷坛。
“皇天有命,生民是辅,烈烈刘氏,德被苍生,功高海内,经吕宋集议院商定,决定同意本国更改国名为汉,尊请刘氏称王。”
此话一宣读完毕,黄鹄山上群臣将官齐齐拜倒,口中高声大喊:
“尊请刘氏称王,我主万岁万万岁。”
刘锡命一身黑色冕服,两肩绣有日、月、龙,星、山在背,火纹、华虫、宗彝在绣于两袖,浑身上下充满着华贵之气。
在众文武的欢呼声中,刘锡命缓步登上社稷坛,朝着社稷坛上摆放的大鼎中放入象征九州的木材,再一一点燃。
做完这些,刘锡命踱步来到鼎前香炉处向上天焚香祷告:
“巍巍苍天,护我华夏,今朱明失德,以致华夏生民流离,腥膻遍地,我汉家刘氏,奉天讨贼,以靖不臣,今即汉王位,以为天下之宗,百姓之主,特告,拜首。”
黄鹄山上又是一通山呼。
“汉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谨起身稳步走到鼎前,将吕宋集议院的决议书投入火中,以示宣告上天之意。
鼎中再次升起一股熊熊烈火,仿佛当真有灵一般腾高数丈,向天下宣示刘氏建国称王。
武昌城内,被发动起来的数万百姓山呼万岁,声音直上云霄。
也就在这同一天,湖广、四川、河南、江西、山西、陕西、广东、广西以及云南所有被汉军控制的府县全都于同一时间取下了城头的明国大旗,换上了大汉的五星红旗。
汉王立,明国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