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空天战机的武器火力系统(1 / 2)

李阳站在实验室中央,双手插在白色实验服的口袋里,目光炯炯地盯着巨大白板上密密麻麻的设计草图。

脑海中飞速运转着,思考着接下来的步骤——火控系统和武器系统的制造。这个阶段将直接决定他这款空天战机是否能够在未来的战场上大放异彩。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走到白板前,手指轻轻划过图纸上的几个关键节点。他知道,火控系统是整架战机的“大脑”,而武器系统则是它的“利爪”。两者必须完美结合,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李阳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火控系统的设计上。火控系统不仅要控制武器的发射,还要与战机的飞行控制系统、雷达系统紧密配合,确保在高速飞行和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能够精准锁定并摧毁目标。

他站在巨大的设计桌前,拿起铅笔开始勾勒火控系统的初步框架。

火控系统的核心是一个高性能的运算单元,它需要具备极高的计算速度和可靠性。李阳的手在图纸上飞速移动,脑海中浮现出前世记忆中那些尖端计算机的结构设计。

“如果我能利用晶体管技术,结合这个年代的硬件条件,将计算速度提升到极限……”李阳喃喃自语,眉头微皱。

现在第三代计算机技术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但他有信心通过自己的改进,将这套火控系统的计算能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李阳在设计图纸上标注了关键的电子元件位置,接着又勾画出了一套复杂的散热系统。

高性能的计算机运算单元在高速运转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有效散热,很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冷却问题,它关系到整架战机的作战性能。

“散热模块必须设计得足够紧凑,同时还要保证散热效率。”李阳的目光变得愈发专注,他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液冷系统。这套系统通过将冷却液在高效泵的驱动下循环,通过战机内部的微型散热管道,迅速带走计算单元产生的热量。

他拿起笔,在图纸上详细标注了液冷系统的管道布局和冷却液的流速参数。每一条管道的走向,冷却液的粘度,甚至泵的功率,都经过了他反复推敲和计算。李阳的手指在纸上滑动着,仿佛这些线条和公式就是他为战机编织的命运之线。

“这样的话,运算单元的稳定性应该可以大大提高。”李阳喃喃自语,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接下来是火控系统的雷达模块。雷达系统是火控系统的“眼睛”,它必须具备极高的探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李阳决定采用相控阵雷达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通过调整雷达发射阵列的相位,实现对目标的精确锁定和追踪。

然而,李阳很清楚,这年代的雷达技术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决定对现有的雷达天线进行改进。他在图纸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雷达天线,这种天线由多个发射单元组成,能够通过精确控制每个单元的相位,形成一个可控的雷达波束。

这种设计不仅可以提高雷达的探测距离,还能大大增强抗干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