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动摇(1 / 2)

第21章

第二十二章

一大摞卷宗摆在案上,周祤周侍郎刚翻到了已经结案的林生案,手里的茶碗咣当一下放下了,她脸色不虞,似乎是十分不满,凌厉的目光顿时扫向了舜华。

舜华坦然回视:“周大人,林生案已经结案了,下面有徐冉的认罪书。()”

周祤不悦道:我有眼睛,看见了。?()_[(()”

周祤的夫君即是盛家旁出,所以与她向来不和,舜华已经习惯了,今日周侍郎产子归来,一看卷宗就恼了。怪只怪顾九奚结案的速度太快,她一个司长还得替他周旋周旋。

周祤也不好糊弄:“杀人动机是什么,女皇可以责令结案封案,但邢狱堂不能不明是非对错,相关案件人名单在哪里?还有这两起案件,稀里糊涂死去的高官,记录上只有寥寥几句,盛律呢!让盛律进来!”

舜华有什么办法,稀里糊涂死去的高官,从开始到结案都是顾九奚一手操持,她无权干涉的,事到如今周祤来问,她自然是回答不出。

很快,盛律到了。

他被周祤痛骂了一顿,当然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周祤气得掀翻了茶碗:“顾侍郎身在何处?”

盛律连忙看向舜华,舜华当即撇清:“别看我啊,我也不知道,周大人也知道的,侍郎长我一级,我是无权去问他的行踪的。”

周祤冷笑:“旁人不知道,我可是知道的,你当年差点就娶了盛焕的吧。这两年还一直往盛府送东西贼心不改,我这生个孩子的空,听说你成亲了,那顾小侍郎分明就是你的夫郎,你说不知道他的行踪,这像话吗?”

舜华在邢狱堂被盛家上下为难,已是习惯了。

“要不,”舜华正色道,“这就将顾侍郎找回来?虽然不知道他的行踪,但他能去的也就那两个地方,说是周侍郎传见,理应很快回来的吧~”

一说立即将人找回来,周祤脸色更难看了:“不必了,我先看看卷宗。”

舜华做事一向稳妥,这些卷宗都整理过了,偏偏周祤在她这又挑不出什么错处,只得又将盛律留下来细细地询问。说来说去就是要压人一头,有些怒火无处发泄罢了。

新案件是皇女府的正君李宸,李宸出至于皇室宗亲,此案非比寻常,烫手山芋周祤自然是要给舜华的,舜华传了寺中僧人访询,几乎是一无所获。

侍卫队守得水泄不通,那间屋子也有没有任何密室密道,但是偏偏人就死在那里了。之前舜华验尸的要求都被驳回来了,皇女李静一下病倒,现在也在寺中修养身体呢。

至于李宸,不让动也得动。

舜华耐性十足,等盛律也全身而退了,才把人带到了验尸房。

盛律亲自动手,很快,二人就见到了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李宸,他胸前腰侧都有很重的人为痕迹,胸口处为利剑所伤,死因正是伤了心肺,流血而死。

其实论样貌的话,李宸正值风华,要比那位抢来的侧君好些。

() 律仔细检查着他的致命伤:“看样子是一击即中,一记贯穿,凶手应该是与他正面相见,可现场没有挣扎痕迹,没有任何防备的样子。”

舜华见了他身上的伤,不由皱眉:“奇怪,真奇怪。”

盛律手下忙乎着:“是挺奇怪的,现场我也看了,根本不可能有人出入。”

舜华:“不是那个,你看他身上青紫的旧伤,不觉得眼熟吗?”

盛律根本没往别处想:“那个不重要,应当是之前夫妻间的情趣。”

讨论案件,舜华倒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奇怪就奇怪在这里,要是对皇女一无所知,那还以为她与这位正君非常恩爱呢!可事实上,李静是出了名的痴情,当年为了徐宴做了不少混事,为了迎娶徐宴才同意娶的李宸……”

其中细情不能全然说与盛律,但是李静冷落李宸是真的,怎么可能有那样恩爱痕迹。

再者说,舜华成亲了,她知道的,就算李宸勉强皇女与他在一起了,那也不能有那重的痕迹,这个痕迹,看起来就同恒哥儿身上的差不多。

恒哥儿是逍遥楼的人,身上痕迹重是正常的,李宸身上却不应该出现那样重的痕迹。

正是疑惑,衙役进来找她,说是姚府人来寻她,说是府上出了事。

舜华细细叮嘱了盛律,让他剖尸的时候小心点,这就出了邢狱堂。

到了门前,果然是姚府的马车来接了,她没多想,直接上了车,不想车上已经坐了人,一掀车帘吓了她一跳。

李缙怀里抱着一柄剑,正笑吟吟地看着她。

舜华靠边坐下了:“殿下找我,何必绕这么一大圈子,有事?”

李缙将怀中长剑双手捧到了她的面前,让她来看:“今天特别高兴,所以想让你见见这把剑。”

因为小棒槌的事,顾九郎因为李缙恼了她,虽然经过一系列的补救以及昨夜上交的课业,九郎一早没有找她的麻烦,但是她还心有余悸,不敢离李缙太近。

舜华接过剑细细端详,发现上面有皇家的徽印,于是双手捧着恭恭敬敬地又送回到他的面前:“舜华没有见过这样的剑,想来是个宝物,还于殿下。”

李缙接过去依旧抱在怀里,与她解释道:“此剑是我上次离京时,母皇送我的尚方宝剑。”

那可不是一般的宝物,既然拿来她的面前,那李缙要同她说的事,也必定不是一般的事,她心中打起了十二分的注意,自然警觉起来。

李缙定定看着她,温柔笑道:“还记得初次见面时,是我与纯亭去望春阁诗社,那时你年纪小,却口出狂言,说男子女子有什么分别,还说不论是行商的,还是上战场打仗的,不论是大门不出的小家公子,还是朝堂上贵公子,都各有前途……”

舜华忙是笑道:“那时年少,不过是为了兄长争口气罢了。”

李缙似乎沉浸在回忆当中了:“后来我常去姚府,发现你就是这么想的,在你眼里,男人不分高低贵贱。有一次家主要给凤起说亲,女方因为凤

起是武将而百般嫌弃,你还说凤起胸怀大志,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谁娶谁知道诸如此类的话。()”

回想过往,舜华的确是为兄长不平过。

她笑而不语,李缙眼底却都是笑意:那时我体弱多病,偶尔不喜欢去书院,就躲来姚府,说我看着你长大也不为过,我看着你悄悄同盛府的小公子好,也看着他同你怄气,你总是迁就他,很宠他,什么事都顺着他。他明明就是个小家公子做派,你就是很喜欢他……?()_[(()”

舜华低下了眼帘:“原来你们都知道。”

看来,她以为瞒过所有人,其实谁也没瞒住,就连一个外人都能看出来她和盛焕的事,又怎么能奢望姚府上下都不知道呢。

李缙缓缓道:“你很喜欢盛小公子,常约他出去,后来姚盛两家闹翻了,你们断了联系。那时我来看你,你同我讲,人与人之间的缘分都是靠自己争取的,我记到至今。”

舜华:“有吗,我还说过这样的话?我不记得了。”

马车稍微颠簸了下,李缙坐稳了些,幽幽道:“你总是这样,待人和色温柔,常常让别人以为你待他与别人不同,等发现并不是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舜华:“……”

李缙自嘲地笑笑:“我原本以为,你与盛府的小公子没有可能了,等我游学回来,就求母皇让我嫁与你。可没想到半路杀出个顾九郎来,我知道你也是为了凤起回京才答应的婚事,你同他能有什么感情,现在给你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只要你答应,那我可以拿着这把尚方宝剑去求母皇,她答应过我的,等我回来就许我亲事。”

事情果然朝着无法掌握的方向去了,舜华一听就很头疼了:“舜华何德何能,能得殿下厚爱?这婚事是陛下亲自赐婚,亲自主婚,虽然我与九郎之前不熟,但既然成婚了,那也能举案齐眉,悔不得的。”

李缙闻言,笑意顿失:“你是不信我,还是不愿同我好?”

舜华忙是劝着他:“我敬重殿下,但是绝无男女之情,殿下这般风华,当配得上这世间最好的女子。”

这话已经说得很委婉了,是拒绝。

李缙:“母皇想将顾九郎留在京中,是为了他背后的七万储备军,你身在局中,是母皇的棋子,我知道你皇命在身,不敢退出。那这样,我助你一臂之力,到时候收了储备军,你任务完成,就能舍了他了是吧。”

不等他说完,舜华已是双手伏在眉间,与他施礼:“殿下……”

李-->>缙向来是个聪明人,知道怎么拿捏别人:“你也不用瞒着我,我不光知道这些,我还知道,那顾九郎为什么要同你成婚。他山里养着几万人,大军虎视眈眈,倘若他们再打家劫舍,这几万人直接就充军了,所以他们需要有财力支持,有粮食补给,这些刚好你有。”

舜华隐隐是觉着,顾九郎是为着什么才非要嫁过来的。

但是她没想到就连他,都知道哪些粮食的存在了,此时被李缙一语道破,她虽是面色如常,但心中思绪已是绕了几个圈

() 了。

李缙见她无动于衷,已是红了眼:“我能给你的,是你想不到的东西,你要知道我不过是图你这个人,你若不信我,那就寻个堂口试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