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赤子之心(2 / 2)

这都是后

话,目前王贲大军还在和楚军对垒。]▇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他自己当楚王很难。原本昌平君上位的概率是很大的,既有秦国的支持、竞争对手又立身不正。

现在可好,前功尽弃。

“不提这个了,这是楚王送来的礼物,只求秦国能尽快退兵。二十城他们也不奢求全部拿回去,能还一半就行。”

昌平君说这个话的时候,自己都觉得脸红。

秦国凭本事打下来的城池,你送点礼物就想拿回去?做什么美梦呢。

但是昌平君自己也是楚国公子,不愿意看到楚国吃太多亏。

他又因为是个文臣,没能参与武将之间的战术商讨,完全不知道秦国的目标压根就不是楚国。

能忍到现在才过来求情,已经是昌平君沉得住气了。

他多看了两眼扶苏身上佩戴的楚国风格饰物,又想起这两年来太子的喜好越发偏向楚国审美,心里有了点底。

昌平君想着,即便太子拒绝了这么离谱的要求,也应该不会发怒。太子心里还是有楚国的,比起秦人他更像楚人。

果然,扶苏只是一脸为难,并没有因楚王狮子大开口而生气。

扶苏表示:

“这件事不太好办……”

说到一半,忽然看见昌平君身后的窗户外冒出两个小脑袋,正是韩信带着舜华在调皮。

扶苏只当没看见,没有丝毫停顿,若无其事地继续往下讲:

“不是我不肯帮舅舅,只是十座城太多了,这件事成不了。”

昌平君当然也懂这个道理。

不过讲价嘛,就是要一开始说得过分一点,这样才有拉扯的余地。所以两人就着到底要还几座城扯皮了一番,最后商量出来的是五座城。

虽然名为五座城,其实里头四座都是不值一提的小城。唯一的大城对秦国接下来的战略安排来讲不痛不痒,却是楚国很看重的关隘。

昌平君不知道,他和扶苏的这场“讨价还价”,其实扶苏早就和秦王政、以及诸位将军提前演练过了。该松口还哪个城,那都是讨论好了的。

扶苏做戏做全套,他提醒昌平君:

“还城这件事,我们少数几人心知肚明即可,切莫传出去。朝中有别国势力,大肆宣扬恐怕会徒惹事端。”

昌平君觉得有道理:

“那我便联络楚国那里,让驻军配合秦将打一场假仗?”

如果楚国是自己凭本事把城池打回来的,那就谁也说不了什么了。

昌平君怀疑太子扶苏是觉得不可能说动秦王政,准备私底下和王贲搞小动作了。越过秦王做戏打几场“败仗”,王家赫赫功勋在身,秦王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责罚对方。

他觉得自己的这个推测很合理,毕竟外人不知道,他们秦国自己人还不清楚?什么秦王为了太子毫无底线,根本就是夸大其词。

收买王贲还靠谱点,毕竟太子之前灭赵时一直和王贲留守大营。几个月下来,想必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甚至可能已经将人收归名下了。

“那楚国这里就交给我去联络,保证不会出问题。”]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好好学。我已经看完一本兵书了,一点都不难。”

其实五岁多的小崽子能看懂的内容不多,都是比较浅显的东西,即便是兵仙也不可能夸张到生而知之的地步。

不过比起同龄人,韩信这样已经是个实打实的天才了。

扶苏于是问起他看完了哪本兵书,让人取来,亲自给两个孩子细细讲解。

二岁多的舜华自从进屋之后就开始吃吃喝喝,完全没关心父亲和阿信哥哥都在说什么。但是兵书一拿来,她立刻凑过来硬是要一起听。

扶苏也不说什么“你听不懂”之类的话,女儿要听就两个孩子一起讲。

作为理论上的巨人,扶苏带兵打仗不一定行,给启蒙的孩子讲讲粗浅兵法毫无难度。兵仙以前教过他什么,他就重新教给幼年兵仙。

原以为小女儿应该听不太懂,没想到舜华的悟性出人意料的好。

扶苏惊讶地看了一眼这个上辈子早夭的长女,心下惋惜。

当初没看出来女儿有打仗方面的天赋,要是这个孩子养住了,大秦是不是能多一员女将?

让她整天跟着韩信跑,倒是歪打正着了。能从小就受兵仙的熏陶,自家闺女运气还挺好的。

扶苏耐心给孩子们上了半天的课,最后叮嘱他们不要把今天的事情说出去,才放他们离开。

两个孩子都是嘴严的,扶苏很放心。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晚上却看见韩信独自一人悄悄溜进了自己的寝殿。

扶苏还没睡,正倚在床头翻看书册。听到通报放下书,和韩信大眼瞪小眼。

他温柔地问道:

“阿信深夜前来,有什么事吗?”

韩信解释:

“我回去想了想白天您和相邦说的话,又问了王离大兄他父亲打仗的情况,觉得不太对劲。”

扶苏愿闻其详。

韩信:“我觉得王将军没有想打楚国,但是楚国没人能看得出来吗?”

说到这里,韩信是真的很疑惑。他觉得王贲攻打楚国北部就很奇怪啊,如果真的要攻楚,应该不是这个行军路线才对吧?

扶苏心道幼年版的兵仙竟也这么敏锐,倒是没有随口糊弄他,认真解答起来:

“确实如此,大秦的目的不是楚国,而是魏国。楚国也不是没有人看出来,而是看出来的人说了,但楚王因为惧怕秦军,宁愿选择送礼求和。”

别管秦国是不是真的要打楚国,楚国反正是不想和秦国交战的。所以真相并不重要,楚王又不是出不起贿赂扶苏的钱。

韩信恍然大悟:

“怪不得!所以拿下楚国城池,是为了从这里进攻魏国!确实,走这边能够更轻易地直取魏都大梁!”

扶苏:……

扶苏开始反思,他是不是小看了兵仙的天赋。

原来兵仙五岁的时候就能看得出来,从哪里行军可以直取大梁了吗?这真的不是天赋强到妖孽的地步了吗?

扶苏于是问道:

“你怎么知道从这里打大梁更合适?”

韩信理所当然地表示:

“因为我听王离大兄他们讨论过啊!”

原来那群武将家的弟子整天凑在一起,

讨论的话题都是该怎么打仗。本来是该一人计短的,

但这么多人凑在一起,你想一点我想一点,计策迅速就完善了起来。

大家都是天之骄子,在家里也听父亲祖父说过不少。互相这么一分享,共同进步,成长速度极快。

韩信闲的没事就带着舜华一起旁听,记住了不少东西。

说到这个,韩信兴致勃勃:

“大兄他们讨论过很多种情况,比如楚国发兵灭六国的话,每个诸侯国要怎么打。换成齐国,又该怎么打。”

从楚北攻魏都大梁,就是他们在这个情况下讨论出来的最优路线之一。韩信一听扶苏说秦国的目标是攻魏,立刻联想起来。

扶苏听着他叭叭叭地分享各种行军路线,一开始还能凝神细听,听着听着就没忍住泛起了困。

这个实在不在扶苏的专业领域内,天又这么晚了,他着实撑不住。

韩信说完一段发现殿下好像睡着了,赶紧住了嘴。轻手轻脚地走出去,招呼侍者进去扶殿下躺下。

他颇有公子贵族的气派,背着手吩咐:

“不许弄醒殿下,要轻轻的!”

侍者连忙应了。

韩信还亲自进去盯着他们把人安置好,这才回去休息。等他走了,本就浅眠的扶苏睁开了眼睛,笑着对左右说道:

“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侍者也忍俊不禁:

“小郎君很讨人喜欢呢。”!

无字惊鸿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