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 议储(2 / 2)

看来距离立太子不远了。

咸阳宫中。

秦王政最近养成了一个习惯,下朝之后先不去正殿,而是回寝殿看看儿l子的来信。点评一番今日的内容和往日的有什么优劣区别之后,心满意足地把信放入床头的玉盒中去,再前往正殿批阅奏折。

这绝不是因为他想有个私人空间看信,而是因为在正殿看完之后再让人送去寝殿放好太麻烦了。

侍者对此有别的看法。

他们认为王上应该是担心他们中途送信回去,有可能将宝贵的家信丢失,所以不假他人之手。

当然,这种推测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这天秦王政收到的家信内容比较特别,提到了一些正事。说是已经安排武安君李牧前往陇西了,所以告知父亲一声。

秦王政倒是没想着儿l子先斩后奏不把当爹的放在眼里。

毕竟臭小子都干得出偷溜的事情了,和这个相比李牧那点小事根本不足为虑。

这件事就这么揭过去了,秦王一点没放在心上。直到许久之后收到了南郑公递来的折子,才知道李牧已经抵达了陇西。

秦王政便顺口把消息告知了臣子们,通知他们大秦即将再添一员大将。

臣子们回去越琢磨越不对,终于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不对啊,李牧都到陇西了,怎么没来咸阳觐见王上?他李牧真的愿意效忠大秦吗?他连王上都不肯拜见啊!

臣子于是又纷纷回去劝王上小心防备,李牧有可能是假装投诚。

秦王政也陷入了沉默。

但他想的内容和臣子们不太一样,他想的是——扶苏都安排李牧去县城参观了,也没想起来让人过来拜见他这个秦王。这臭小子不会是当秦王当久了养成习惯了吧,忘了他上头还有个爹,以为自己才是秦王呢。

虽然如此,秦王政还是摆摆手让臣子们都退下,此事不必再提。

儿l子处事不够妥当,当爹的除了帮忙善后也没别的办法。只是个参拜而已,漏了就漏了吧。

秦王政开始琢磨起立太子的事情。

太子算半个君,当公子的越俎代庖容易被朝臣诟病,太子这么做就不打紧了。

只是最近没什么好的理由,平白无故提出要立太子,总觉得不够庄重。

要不,等赵国灭了之后,借口扶苏灭赵有功册封太子?

秦王政决定把心腹爱臣召来商量一番。

刚刚被打发走的部分臣子又被叫了回来,摸不着头脑地听着王上的话,不明白怎么突然就扯上立太子了。]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磨起了后面几国。

燕魏齐没什么战斗力,楚国却不好打。估计他到时候还得出大力气,得想个法子多找几个人分担军功。

他看长公子就挺好的。

当爹的都不担心儿l子会抢自己的风头,威胁自己的王位,那他不如放开手来干。

王翦还不知道扶苏是偷跑出来的,下一回他休想再乱跑了。现在盘算得再多,到时候也是白搭。

另一边李信也收到了信。

这信和他爷爷送来让他亲近长公子的信是一起到的,李信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挠挠头。

他爷爷不是在陇西郡吗?隔着这么远居然都知道王上要册立太子的事情了?送来的信还能追上王上命人送的那封,爷爷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李信想了想没想明白,只能感叹一声姜还是老的辣,老老实实地听话去给长公子示好。

如今扶苏已经抵达邯郸城外,和李信王翦汇合了。最近正在围城,暂时用不上李信的骑兵部队,这小子闲得很。

扶苏还在看信,李信倒是兴冲冲地上门请安来了。他往常也不来请安的,今天也不知道是抽了什么风。

“李将军可有要事?”

扶苏问道。

李信乐呵呵的:

“我没事,就是来看看公子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扶苏想了想,成吧,把小将军留在身边聊聊天也挺好。

扶苏于是问道:

“将军觉得,邯郸还要多久才能破?”

李信完全不觉得闲聊聊军事有什么问题,他仔细思索了一下,道:

“应该五日内能出结果。”

之前赵国调了太多粮草支援各地军队,因为饥荒的缘故地方存粮根本不够吃。贵族再心疼也不得不大出血,导致邯郸城中其实没剩太多粮食。

这已经不只是影响百姓了,按照他们的估算,城中贵族怕是也快吃不饱饭了。

为了不饿死,他们应该会选择投降,韩国那些贵族现在不就被好吃好喝地养着吗?

扶苏沉默了片刻:

“好吃好喝?你确定吗?”

据他所知,赵高给贵族们安排的一日两餐都是庶民吃的野菜和麦饭,吃得那些烩不厌细的韩国旧贵痛不欲生。

不知道赵国贵族打听到了多少消息,要是他们打听得足够详细,可能宁愿饿死也不肯受此折辱。

李信还真不知道这些,他震惊:

“那些韩国贵族原来日子过得这么凄惨的吗?”

说完想起士兵和庶民平时也都在吃这些,又觉得没什么惨的了。人家能吃他们为什么不能吃,李小将军很多时候也会和士兵同吃同住来着。

李信啧啧摇头:

“看来指望不上贵族开门投降了,不如指望赵王迁?”

韩王安日子过得多舒坦啊,赵王迁没吃过苦,饿了肚子说不准会力排众议投降呢。

君王要投降,贵族应该

拦不住的吧。]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