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面对父亲的谆谆教诲,扶苏还能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为自己辩解是下下之策,不如诚恳认错,还能在父亲心里博一个好印象。
反正谁吃亏他扶苏都不会吃亏。
两辈子了,从来都是他让别人蒙受冤屈,从没有人能反坑他一把。即便这件事里李斯自己也很无辜,扶苏也愉快地决定把账算到李斯头上。
正好,还能利用这件事再吓唬李斯一回,让他以后乖乖办事,别妄图耍什么小心思。
扶苏脸上露出了惭愧之色:
“原来韩非先生一事竟有这等隐情,是我误会李廷尉了。既然如此,我当亲自登门去同廷尉道一声歉才是。”
秦王政欲言又止。
他想说堂堂大秦公子,倒也不必给一个小小的廷尉道歉。但是转念一想,若是他自己做错了事情,他也是会诚心向臣子致歉的。
作为秦王的他这么做都不觉得辱没自己的身份,大秦公子当然也做得。扶苏去道个歉也好,李斯性格谨小慎微,如此一来便不会也不敢再计较这件事。
于是秦王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发顶,神情难得温和下来:
“既如此,你便早些去吧,也省得流言愈演愈烈。”
扶苏这个年纪正是少年意气的时候,却肯抛却不必要的面子和自尊,去向身份低于他的人请罪,这让秦王政十分欣慰。
虽然儿子之前被儒家教的傻了点,但那些大儒也将扶苏教成了一个坦荡君子。光看着一点的话,大儒们倒也有可取之处。
秦王政目送儿子告辞离去之后,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他叫来侍官传令下去:
“长公子身边那些儒家的先生,除却淳于越之外,其余的派去其他公子身边,教导公子们为人处世之道。”
侍官听罢深觉不妥,长公子的老师派去其他公子身边,这……
不过王上总比他考虑得周到,或许王上另有深意也未可知。
想到这里,侍官恭恭敬敬地应是,下去传令了。
此时的诸位大儒先生们正闲赋在家,心情很不美妙。
他们平日里本本分分地教导长公子,也没像淳于越那样起小心思。
顶多就是心里生出些野望,期盼长公子正式入朝之后能为他们谋取更高的官职。待到公子继位,他们就是公子的心腹臣子,日后必然更加风光。
可是如今因为淳于越的教导,惹得王上大怒。他淳于越自己受罚也就罢了,竟还牵连上了自己这些无辜之人。
大儒们不敢责怪秦王,便只能瞧淳于越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整日里在家痛骂淳于越害人,甚至想撸起袖子写几篇文章声讨这个居心叵测的“老师”。
——给公子当老师你就好好当,一堆歪心思,你配为人师表吗?!
说起来大儒们和淳于越之间的官司也不是这两日受牵连后才开始的,往年他们的关系就不是很和睦。
大家都是名声斐然
的大儒,凭什么你淳于越力压所有人一头。靠着给长公子灌输不合时宜的思想,将其他人都排挤得没了落脚之地?]来aa看最新章节aa完整章节们没那些小心思,他们这些人日后只怕也很难入朝掌握话语权。]4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把故国安排自己做的事情和盘托出。
总之,
后宫夫人们没别的小心思,
事情就好办了。
只想安静度日的,不会介意和下任秦王交好。倾慕秦王的,大概率对自己的孩子也十分上心,拉拢她们所生的公子公主即可。
思索间马车已经抵达府衙,李斯此刻正在衙内办公。扶苏要在这个时间点登门致歉,自然不能去李斯的府邸。
这件事原本也不必这么着急,完全可以等人下职回府后再去拜访。但扶苏要的就是当众致歉,如此方能多一些目击者。
长公子知错能改、礼贤下士,这么好的刷名声机会,岂能弃之不用?
想要扭转大秦群臣对他这位公子的印象,就得抓住一切能利用的时机。他可不想顶个傻子的名头在外活动,朝臣也不会支持一个不懂权谋的傻子上位。
府衙内,李斯冷不丁收到长公子前来的消息,不由得懵了一下。
两人才分开不久,该不会是公子还有事情忘了交代?可是这么大喇喇地找上门来,是否略有不妥?
不等李斯想明白其中关窍,扶苏已经进来了。
众官员赶忙前来拜见,起身回到座位后也没了办公的心思。一个两个都用余光偷偷瞄向这边,想知道公子前来所为何事。
若公子是来找李廷尉茬的,他们是出言相助好呢,还是作壁上观好呢?唉,太难抉择了。
然而众人的猜测完全背离了现实,长公子竟是来致歉的。
这一下子将众人打了个措手不及,脑子疯狂运转,思索公子这是玩的哪一出。
公子会向臣下道歉,这倒没什么奇怪的。毕竟这位公子虽然没什么政治智慧,为人品性上却是一向挑不出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