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底层人生活的不易(2 / 2)

重生之仕途巅峰 棧斧 1413 字 2023-09-05

“那个年代,我妈妈也不容易,后来遇着厂子不景就气下了岗,租了这个房子开了个餐馆。”

其实不用说,张为民也理解苏妈妈的做法,要知道在这个年代,谁愿意放着铁饭碗不捧而选择被人瞧不起的“下九流“的职业?特别是像苏妈妈这样如果不是被生活所迫逼不得已开个小铺子、小餐馆的人,一旦认识了连公安局局长都陪着笑脸又能帮他解决实际问题的人,那肯定是紧紧抓住不放了。这个意义上来说,张为民对社会最底层人生活的不易是深有体会的,就像自己的父母那样,一辈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到头来得到的却是墙上挂着的那些什么“先进工作者”、“车间劳模”只能回忆的东西了。当然不是说这些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不好,但社会的进步带来的首先应该是物质上的改变和丰富,当买东西还需要粮票、米票、布票等等这票那票的时候,你能说是社会进步还是物质丰富吗?对此,张为民深感重生到了这个伟大的时代。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干里!

第二天一早,张为民接着邝国良后回到县委。

“为民。”到办公室后,邝国良拿出几页纸,“这篇稿子我拟了一个大纲,你帮着完成一下,不清楚的地方问一下麒宇!”邝国良说道。

张为民接过后,放进包里,给邝国良泡好茶后,回到办公室才拿出邝国良那篇文稿。

看到文章题目:“论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张为民脸上浮现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前世在张为民的印象中,邝国良后来做到了凌云市委副书记,后来又到了省里,任西江省民政厅厅长。其实张为民,一直在寻找机会结识后来出任西江省省委书记的喻荇蕴,在张为民的印象里,这个时候的喻荇蕴还在中央部委任职司长。

县域经济发展在今年以来是各类主流媒体上是叫的最多的一个话题。但如何发展,因为各地情况不一,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邝国良的这篇文稿基本是套用那些已有文稿的格式,只不过将内容换成了凌鸿。就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看主要还是泛泛而谈,对凌鸿经济发展没有什么具体的指导意义,务虚的成分大于务实。不过作为一级领导,张为民也能想到,务虚也是必须要有的。

张为民找来凌鸿县志,详细分析了凌鸿的县情并结合西林乡乡及塔子村的自然和物产资源情况,对邝国良这篇文稿进行了“手术”!

直到下午下班,张为民对这篇文章还不满意,在把邝国良送回到住处后,便连忙赶回了宿舍,对文章进行了再度修改,直到最终满意,已是午夜了!

第二天早上,张为民在接到邝国良后,邝国良让张为民以后早上就不来接他了,他自己过来就行了。但张为民却不以为然,接送老板也是秘书的工作之一,在接送的过程中,由于只有两个人,聊天的内容也就不像是工作时的“冠冕堂皇”,转而变得更有“人情味儿”,而且在聊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老板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也让自己了解老板的想法,再说了,人与人之间的熟悉,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单独相处时培养的感情。

到了办公室后,张为民将文稿交给了邝国良,然后回到自己办公室。前段时间,张为民购买了很多经济类的书籍,闲时就拿出来看,还做了很多的笔记。按他自己的话说,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张为民还有一个好的习惯,就是每天有记工作日志的习惯,这个日志纯粹是工作性质的,绝对不涉及私人的东西。他能想到如果记载有个人性的东西,如果被其他人拿到,那就变相的成了别人攻杵自己的武器了!

张为民再傻也不至于把自己的写进日志里,不过日记呢?他可是从学校里就没有写日记的习惯。

记得小学那会儿,那时老师要求每天要写日记,老师也没说要检查,张为民也就写了很多自己在学习上乃至性格上的不足。结果,有一天老师要求上交。结果自己写的那些的东西,被老师认为对自己有很客观的认识,而在早会上进行了宣读,让张为民当时恨不能有个地缝钻进去。后来即便写,都赶好的写,而不会写那些做得不好的,即使张为民当时写的不是事实的东西,老师检查后的评语都是同意本人的自我评价,让张为民很是无语,也是从那时起,张为民就不再写日记了!

但工作日志不同于日记,它只是记录每天的事务性工作以及第二天应该和必须要完成的事项。

十点半,邝国良把张为民叫到办公室。

“为民,文章写得很好,有理有据……”邝国良拿着文稿说道,“我做了一些改动,你再看看,没什么问题了,就按这个地址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