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塔子村发展的两个主要问题,终于有了眉目。接下来张为民准备回一趟凌云,看看有什么项目适合塔子村。但以张为民目前的人脉,别说认识的企业,算上像赵刚这样的门店也不够一个巴掌。以张为民前世了解的情况,在改革开放很多年里,基本是香江那边的企业来内地投资。所以,他只能紧紧抓住马老板这条线,一是争取把马老板的饮料厂留在塔子村,二呢,看看马老板那边能否推荐一下香江的企业,哪怕来凌鸿看一下也行。
回到凌云已经是中午了,张为民先去了刚子的服装批发店。
张为民谈了一下塔子村的资源情况,特别谈到了楠竹。
“为民,你的想法很好,但是目前来看,就算是要开发竹子,我觉得,恐怕也只能是一次性竹筷,而且,凌鸿天远地远的,有没有企业来投资还得另说。”听完张为民的打算,赵刚沉吟了一下,说道。
张为民在考虑引入生产一次性竹筷的同时,开发凌鸿的竹编工艺,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为民,如果,我是说如果能够引来竹筷生产企业,这倒是一件好事,关键在于我们到那里去找这种企业?我们都不认识啊?”赵刚继续说道。
“是啊,刚子说的也是我想说的,关键是凌鸿有什么优势能够吸引来这些企业……”李玉慧撑着叉子看着张为民,“为民,恕我直言,你们凌鸿现在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很多地方都拿得出来,而且其他地方的道路交通都比你们凌鸿好得多,就算有企业愿意去你们那里投资,等到这些企业去了之后,别说投资,你那边的条件吓都把别人给吓跑了。”李玉慧靠着赵刚的椅背说道。
张为民笑了笑,“这些问题我也考虑过了,现在我不是担任塔子村主任吗?我想这两天让书瑶联系一下马老板,现在我们塔子村的变化可大了,路和电再有一个月的时间都会搞好,我的想法,还是想让马老板的饮料厂留在我们塔子村,现在县里面插了手,关键是马老板的态度,如果能够留在塔子村,那对我们塔子村来说,有很大的好处。”
对张为民来说最开始只是想帮着塔子村把用脚踢的缫丝花卖出去,结果香江的马老板却参与了进来,张为民在收获意外之喜的时候,不免有点得陇望蜀想入非非了。
虽然在张为民向西林乡党委副书记王宇昌汇报时,这个饮料厂被王宇昌拿到了乡里,要马老板在乡里找个地方投资建厂。后来在李昌保考察塔子村后,县里一纸文书又把饮料厂拿到了县里。现在的张为民不管谁拿去或者谁管,但饮料厂必须留在塔子村!之前没有跟乡里和县里死磕,那是因为通往塔子村的路和电都没着落,现在这两件事都在解决之中,所以张为民把饮料厂留在塔子村的想法愈发的坚定起来。
所以人的期望都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在改变的,如果把饮料厂放在塔子村,他带来的不仅仅是名声,而是能够实打实地解决塔子村的就业,包括带动其他服务业的兴旺。试想,如果饮料厂建在了塔子村,厂里那些人的吃喝拉撒要解决吧?餐饮要吧?旅舍要吧?其他零售业也需要吧?那对塔子村的带动可不是一钉巴点的了!
离开赵刚的服装店,张为民到了邱书瑶的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