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平安寨村民的反应和决心 上(1 / 2)

夜晚。

村委会里面灯光闪烁。

赵犇坐在桌子上,正在写着什么东西,而旁边坐着的人都是村委会的干部,但是此时此刻,他们也有些忐忑。

“不必为难!”

赵犇开口了:“卫国爷爷带头,是他有这个想法,你们尊重你们自己的想法,这是决定未来的事情,不能听别人了,得听自己的!”

“三牛,要是别人来和我们这么说,我二话不说,先把他们打出去了,但是你我们还是相信的,你就给我们一句老实话!”

白长发忐忑了许久,看着赵犇开口说道:“这菜,真种的过吗?”

“这话怎么说呢!”赵犇笑了笑,回答说道:“我已经蹚出一条路来了,事实证明了咱们平安寨就合适种菜,我们这里能种出别的地方没有的菜,市场就是这样的,你有的,别人没有,那么你就能赚钱!”

他看着白长发,道:“白叔,你其实不是在担心种菜能不能赚钱,你担心的应该是我是不是在骗你们的钱吧!”

“没有,没有!”

白长发连忙说道:“绝对没有这样的心思!”

“有也没关系!”赵犇摇摇头,说道:“说到钱,都不是小事情,投资必有风险,我如果说你们必定会赚钱,那还真是骗你,做农业的,始终是有风险了,古时候我们一直在靠天吃饭,现在我们勉强算是有些了一些抵抗天灾的本事了,但是有时候也要讲究一些运气,收成不好,必然也会亏本,所以这件事情,你们还是要认真的考虑,好好的想清楚,做了,就要有魄力,做到底,不愿意去做,也没关系,不管如何,在这村里面,现在都还是有赚钱的机会,当种菜的事业越来越大了,自然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手帮忙了!”

只要把这村里面几千亩地都种植上蔬菜了,那么消耗的劳动力就几乎能把村民都概括进去了。

他笑了笑,又补充说道:“当然,这里面就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给别人打工,还是给自己打工,所以你们得想好!”

半响之后,他抬头,一扫而过,对这众人,又说道:“因为供货商正在催促我们交货,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你们可以有三天的时间慢慢考虑,在这三天之内,都允许报名自己建立自己的种植蔬菜地,但是三天之后,我们就要对村里面的耕地进行规划了,要么自己种植,要么就租借出来,咱们村这么好的条件,不能浪费了!”

众人略显沉默。

“好了,你们先去自己考虑一下,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能站出来带头支持种植,你们是村干部,对咱们村寨的发展有一定的责任!”

黄岩平静的开口:“当然,这个不会强制性,所以你们自己考虑好就做决定!”

众人点头,然后鱼贯而出。

会议室里面就剩下黄岩,赵卫国,赵犇,白三年。

赵卫国是村主任,而白三年是副主任,白三年不仅仅是副主任,他还是村委会的会计,比较低调吧,但是事实上在黄岩的领导下,整个村委会都显得有些低调。

“三牛,你觉得有多少人愿意自己种菜的!”黄岩其实心里面也有些不安,他很清楚这样的机会是赵犇费尽心思给营造出来了。

如果赵犇愿意,他可以直接承包村寨里面的耕地,以他给出了承包费,村里面的人肯定会屁颠屁颠的把耕地租给他的,甚至心甘情愿的给他打工。

赵犇放弃这么好的机会,目的也很简单,他要的不仅仅是自己富裕起来,而是要让平安寨的村民富裕起来了。

其实扶贫扶贫,这话题说了无数遍了,无数人尝试无数的方式,有人脱贫的也会返贫,农村因为文化水平太低,导致很多方面的都不足。

有一个项目可以让村民脱贫,但是一个项目垮掉了,也会让村民返贫,这是没有意义的。

而赵犇这样做,才是对的,他要让平安寨的人脱贫,就要教会他们自己如何去打拼,是去扶持他们,而不是去直接让他们发财。

“这一步对很多村民来说,不好跨出来,咱们平安寨这些年,丢了太多太多的胆气了!”赵犇叹了一口气。

然后他又笑了起来了,道:“不过我倒是相信咱们平安寨的人,血气未冷,只要有人站出来,他们就还是有些人愿意冒险的!”

“希望吧!”

黄岩有些愁,但是如今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他想了想,道:“我拿不出更多的钱了,要不我也承包一亩地,家里面就剩下我和你老班婶两个人,你老班婶也基本上干不了重活了!”

黄岩家有地的,但是都在山上。

平安寨的耕地在东山西山,山下三个村子里面,山上的都是山地,山上的山地种果树的比较多一点。

所以山上的羌族人其实耕地没有多少的,大多都是几分自留地。

他要是想要种菜,就得承包耕地来种了,比别人多一笔承包款开销。

其实他要不是有一个做生意亏到姥姥家的幺儿,也不至于日子过得这么紧巴巴的,作为村支书,哪怕在镇府只是一个挂名的,他还是想要带一下头。m.73zw8.com

“岩伯,你就不要凑热闹了!”赵犇摇摇头,道:“你的手艺不是这个,让你来种菜,大材小用了!”

“我能有啥手艺,你说的是养蜂吗,现在养蜂还有啥用啊!”

黄岩苦笑:“老了老了,也得养家糊口啊,想着跟着你种菜赚点钱,不至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谁说的!”

赵犇笑着说道:“岩伯,你知道现在城里面纯正的蜂蜜多贵吗!”

农村的好东西,有时候很难到城里面的。

城里面的人想要买农村的好东西,也未必能找到门路的,因为现在弄虚作假的人,太多太多了,找到点缝隙,这些人就凑进来了,把农村土产品的口碑有时候都坏掉了。

“能多贵,一百几十块,一个月也出不来多少蜜!”黄岩叹气。

他养蜂的蜂蜜,很多时候都是拿去镇上,或许托人放去县里面卖,有时候能卖一百多块钱一斤,他已经很高兴了。

“一百几十块?”

赵犇冷笑:“这要是在魔都,这样价格的蜂蜜,要么是假的,要么就是掺糖的,真正的蜂蜜,几百块一斤都不止!”

“怎么可能?”

“岩伯,咱们村除了种菜,还得有其他副业,其实养蜂也是不错的!”赵犇笑着说道:“不过得等我们种菜这方面上了正轨了,才腾出手来发展其他的项目!”

“行,我听你的!”黄岩想了想,也点点头。

……………………………………

这么一颗深水炸弹丢下来,平安村寨开始沸腾起来了。

东山,一户人家,住的是红砖房子,四间的大房子,一个正厅,门前院落不小,就是一层楼上面没有盖上去,显得有些破落。

但是其实这样算得上是村里面比较好的。

这户人家的当家男人是一个叫赵老九,已经六十五岁了。

赵老九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大儿子结婚了,女儿没嫁,小儿子没结婚,女儿西京打工,每个月都会寄点钱回来了,大儿子大儿媳和小儿子都在梁城的一个工厂里面上班。

家里面就他,他有些哮喘病的媳妇,加上一个孙子,一个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