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换钱还是换豆子?(1 / 2)

一听李桂芳说要算钱,蒋大宝的酒气都散了些。

他把酒杯往桌子中间一推,就把手伸到怀里摸索起来。

摸了好一会儿,才从棉袄的暗袋里摸出一只布袋子来。

这时,陈有实跟林正民他们也没有兴致继续喝酒了,干脆几人一起动手,三下五除二就把饭桌上的东西全都搬走了,还用抹布抹得干干净净的。

说实话,陈明铁也好奇,这过年前最后一天,收入能有多少。

平时账都是李桂芳在管,钱也都是她自己收着。

陈明铁平常要去上工,就没怎么过问,只不过从李桂芳日益灿烂的笑容里,他猜也猜到这生意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今天正好借机会看看。

林正民也默默地退后了两步,不过那脖子却也伸得长长的,他的好奇心比谁都盛。

不过鉴于自己是“外人”,还是自觉一点,站在角落里不惹人注意更好。

陈明英在廊檐下洗衣服,听到这边的动静,也忍不住进了屋,连手都没顾得上擦,最后还是李桂芳白了她一眼,顺手扔了条擦手巾给她。

屋内,五个人围成一圈,看着中间蒋大宝的动作。

只见他拎着袋子的底,往桌上这么一倒。

顿时,硬币相互碰撞的声音响起,虽然有一点哑哑的,并不那么清脆,可不知道为什么,听着就让人觉得非常之悦耳。

“一、二、三、四……”

一个人数硬币,一个人数纸币,蒋大宝跟李桂芳两人应该是分工合作惯了,那动作,熟练得很。

很快,总数就出来了,这一堆钱,算下来一共是六块一毛三分钱。

“早上我一共带了一块钱的零钱过去,也就是说刨掉这一块,今天一共收了五块一毛三分钱。”

“嘶!”

听到这个数字,陈明铁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李桂芳出山一天的交易额,当时一共有两块四毛五分钱,这个数字他还清晰地记得。

也就是说,今天一天的收入,足足是第一天的两倍还多了。

所以,一时间,陈明铁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是七九年,在这个吃国家粮的工人一个月挣几十块钱就算是高收入的年代,自家光靠卖些农产品就能收入五块多,去除成本,利润也有三块钱了。

三块钱是什么概念呢,在这个时代,三块钱可以买四斤猪肉,如果用来买粮的话,可以买二十七斤稻谷,换成大米的话,也有二十斤开外了。www.73zw8.com

如果想要挣三块钱,一个农民,可能要整整干上十多天,这还要看他所在的生产队的工分值是高还是低,如果低的话,恐怕要干上二十多天才成。

可想而知,屋里的人该有多么惊讶了。

“嘶!”

陈明英紧随其后,也倒吸了口凉气。

其实林正英也想嘶一下,可考虑到自己的身份,他还是忍住了。

反倒是陈有实,表现得比别人都镇定。

陈明铁猜测,恐怕私底下这老俩口没少说这事儿,所以他爹是一点都不惊讶。

要不然,就他爹那个脾性,肯定会惊得跟只兔子一样跳起来。

不提周遭人的反应,只看蒋大宝跟李桂芳。

两人已经开始“分脏”了,这是他们每天做惯了的事情。

“娘,五块一毛三,一成就是五毛一分钱,我就不客气啦!”

说罢,蒋大宝就喜滋滋地数了五毛一分钱,连同一块钱零钱一起,又重新放回那个布袋子里。

陈明铁这时注意到那只袋子,那是用三块不同颜色的布拼接成的,那针脚细密得很,一看就是出自自家大姐的手笔。

是了,他大姐从小针线活儿就好,她其实一直很想学做裁缝,可惜姐夫蒋大宝不争气,那个家全靠他姐撑着,一直到九十年代,大家日子都好起来的时候,他大姐都没能买得起一台缝纫机。

要是有台缝纫机,以他大姐那个心灵手巧的劲儿,她家的日子肯定能够红火起来。

如果能做裁缝就不一样了,做衣服虽然说也辛苦,可比种地那可强太多了。

在陈明铁看来,种田这个活儿,可以说是这世上投跟产出比最不成比例的一个行业。

农村人,但凡有个手艺或是出路的,都不会甘愿守着那一点地过活。

反正在他的印象中,前世的时候,他看在眼里的,但凡日子稍好一点的人家,都会有一个或两个营生,要么是手艺人,要么是生意人,纯种地的,也就只能维持个温饱罢了。

最可惜的是,前世的他自身都难保,当然也没有什么能力给大姐提供帮助,要不然他大姐也不会年纪轻轻的就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脊梁。

这辈子应该会不一样了,自己应该有能力帮忙,过两年凑点钱给姐姐买台缝纫机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