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不得无礼。”嬴政板着脸问道:“李相所言,何谬之有?你有何见解,详细道来。”“诺。”陈庆一本正经地作揖行礼。李斯心头郁火难平。陈庆殿上无礼妄言,居然就被这么轻轻揭过去了。陛下实在太偏心!“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实农事也是如此。”“重农,先需重工,尔后使商业流通繁盛,如此才能反哺农业,形成良性循环。”“秦国以一隅之地,独力抗衡六国,不知李相以为是何原因?”
记住63xs陈庆朗声发问。“当然是陛下英明,臣子尽心,武将用命。”“军民百姓上下一心,自然战无不胜。”李斯振振有词地说道。众多大臣纷纷附和着点头,全都表达了赞同。嬴政看到陈庆摇头,笑着问:“看来陈卿有不同见解?”“然也。”陈庆郑重说道:“微臣以为,秦国工、农业水平更为先进,效率更高,是靠着先进的生产力打败了六国。”群臣不由露出疑惑的神色。这说的什么,他们听不懂啊!好在陈庆很快就给出了解释。“据微臣所知,早在陛下一统寰宇之前,六国的农作水平相差不多,普遍是一人耕作七、八亩田地。”“而秦国此时每人的耕作面积,已经达到了整整十六亩!”“比六国足足高出了一倍!”“换而言之,大秦的百姓一人足以抵得上六国百姓两人。”“高效的农业,为大秦节省了人手,提供了更多的兵源。”始皇帝缓缓点头。陈庆所言有理有据,确实比泛泛空谈要强多了。“为何如此呢?”“秦地多产牛马,更善于马耕。”“朝廷为百姓提供了青铜或者铁器农具,极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六国皆无这等优越的条件,自然无法与秦国相比。”陈庆话没说完,心头突然咯噔一下。果然,嬴政虎视眈眈,眼中杀机隐现。陛下,这真不怪我啊!都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怎么您还过不去这道坎了呢?陈庆飞快地转移话题:“再说工事。”“秦以强弓劲弩威震四方。”“然而十年前,民间所传的却是‘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之劲弩,号称能射八百步,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yan)心。”“韩之利剑,自夸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如今再来看,谁还记得韩国的强弩利剑?”“盖因秦国的工业规模更大、更完善、生产效率更高。”“靠着产量,堆垮了韩国的精工细作。”“等灭掉韩国后,秦国的能工巧匠迅速吸取了别人的优点和先进方法,并将之运用到自家身上。”“秦国将士的装备水平迅速拔高,这才有了横扫其余五国的实力。”洋洋洒洒说完一大通后,大殿内的武将不禁露出思索的神色。陈庆虽然为人乖张跋扈,但这番话似乎确实有道理。“不知陈少府为何顾左右而言他。”“先前所言为农事,你东拉西扯,迷惑人心,不知所图为何?”李斯冷冷地发声。“呵。”陈庆讥嘲道:“李相老迈,大概是思路不清了。”“那本官就总结一下。”“无论农事、兵事,归根究底要靠着强大的工业去支撑。”“退一万步来讲,单说农事。”“如今朝廷虽然派发农具,但是管理却十分严格。”“每一件农具都要刻字编号,若是遗失,需要赔偿一大笔钱。”“就算损坏了,也需折价赔偿。”“这就导致百姓对农具视若珍宝,小心翼翼,不敢用它干重活、苦活。”“岂非本末倒置?”嬴政突然开口:“那你以为该如何?”陈庆立即回答:“农具就该像大白菜一样,不,是像餐桌上的野菜一样。”“不需多少钱,十斤麦换一把锄,一个犁头。”“用坏了再换就是了,无需心疼,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如此农作效率必然大幅增加。”“还有秦地多为旱田,灌溉不便。”“我听闻下等田地,一亩收成只有十几斤粮。”“简直可笑!”陈庆昂首挺胸的说:“水车不光可以用来磨面,锻打铜铁,还可以用来灌溉。”“渭河之水滔滔不绝。”“只要水车的数量足够,就能让每一块田地都浇得上水。”“下田变上田,亩产岂止增加十倍?”李斯一甩大袖:“荒诞无稽!”“铜铁皆从山中开采,千里迢迢运输、炼化,打制,所费多少你清楚吗?怎会如此廉价。”陈庆轻咳一声,骄傲地说:“李相似乎是忘了,本官以前就是开铜铁铺的。”“到底是你懂还是我懂啊?”李斯顿时涨红了脸:“你……你……”扶苏差点笑出来,赶忙偏过头去,拼命压下笑意。“陛下,微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十分在理。”“欲强农事,则需先重工事。”“百姓有了趁手的工具,才能开垦更多田地。”“有了便利的水车,必定让大秦的粮产年年倍增。”“微臣先前答应陛下,要让大秦每年产出千万支铁剑,可不是开玩笑的。”李斯再也忍不住心中的盛怒:“陈庆,你真能做到这些事情,老夫就辞官罢职,这宰相由你来当又如何?”“好哇。”“李相,这可是你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你。”陈庆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你你你……”李斯没想到他还真敢答应,并且毫不避讳地表露出对宰相之位的图谋。他脸色殷红,气得直打哆嗦。突然,眼前一阵阵发黑,金星乱冒。“李相!”有人察觉不对,见李斯摇摇欲坠,慌忙跑过去扶住了他。“李相,你没事吧?”“陈庆,你放肆!”“李相,快醒醒。”李斯党羽众多,朝中文臣不少人都是他的铁杆亲信,此时围作一团,焦急万分。“这是怎么啦?”“我等商议国策大政,为陛下分忧。”陈庆拱拱手:“想不到李相日夜辛劳,居然在朝会上晕了过去。下官实在是钦佩万分!”“肃静!”嬴政呵斥了一声,抬手道:“扶李相下去休息。”“陈庆,你退下。”“扶苏,接着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