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叶兰馨(1 / 2)

一战之力 震九离 1243 字 2023-05-10

打从我记事起,我就跟在师傅身边了。随师傅深山中采药,四处行医,跟着跟着就学会了一切,和师傅在一起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后来,我和师傅生活在一个宁静祥和的村庄里,那里地广人稀,鸟语花香,活脱脱的一个世外桃源。

师傅是个面容清隽的小老头,两鬓已有些许斑白,修长的手因抓药而变了形,甚至还带有药的色痕,呈黑黄色。面色白净胡髭浓黑,外表活像一个办理文牍的师爷。

平时总爱将一头银灰色的头发盘起,穿着一身麻质灰白衫,脚踏一双粗制布鞋,素雅的很,总是笑眯眯的,十分友善慈祥。

师傅是一位草堂医生,远近闻名,他对待前来求医的人,不管身份高低贵贱,有求必应。

对于那些家境贫困者,他都免费赠送给他们药,不取丝毫报酬。这样长期以来,经他手救活的病人不计其数。

由于医德高尚,医术高超,老百姓称他为叶神医,附近的文武官员、商贾僧尼、宗室显贵凡有疑难病都找他治。

每遇疑难病症,师傅必悉心研究,追溯到病根,对症下药,精心治疗,“以故奇症怪病,皆能疗之”。

师傅论病见解独到,引经据典,他认真学习前人的经验,但又不拘泥,用药多亲自研制,遇到无对症药方可选,则自制新方,因此,每每能“危病转安,起死回生”。

我从小跟在师傅身边,一直从旁协助,尽得师傅真传,加上本人天资聪慧,师傅的大多数医术技艺皆已学会,偶尔还会被师傅安排坐堂,为人治病。说到这里,叶兰馨眉飞色舞。

师傅也是位神秘的人,虽然医术精湛,但从未和我透露过师承,年幼的我曾多翻问过师父,都被他老人家岔过去了,就再也未提及此事。我也只是知道,师傅姓叶,我随师傅的姓,取名兰馨。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战乱爆发的那些年,大大小小的战役数不胜数,但凡战役必有伤患,对于战役之中已经受伤的士兵,那么军医就是他们在战场上所拥有的最后一丝希望,军队陷入长期苦战之后,非战斗减员比例增高,军医的治病救人的任务就会相应的加重。

由于在大部分时间里因为战争往往是一触即发,一旦发生战争受伤人员无论如何都会以一个惊人的数字增长,更何况在战场上,军士的战斗居多的是靠肉搏所以受伤的频率和伤重程度往往是很高的。

而军医所要承担的是数万军士的性命,所以军医的存在是十分必需的,也是急需的。

就这样,我和师傅也被迫征作军医,每日随着大军长征迁徙,师傅已经年纪老迈,身体已大不如前。

每当遇到大战,军医的工作更是十分繁重:既要处理战场上留下的尸体以防止瘟疫,又要日以继夜的去照顾病患。

在大战过后,军医还要不停的为伤兵拔掉箭头,视情况而定军医还要为士兵截肢,有时候如果药物不够,时间紧迫,药物输送困难,医疗条件艰难,军医便只能被迫的采取最为简单粗暴的方法。

这无论是对被治疗的士兵还是治疗人的军医都是一件非常有压力的事情,并且在战争频繁的战场上很多因为人手不足的缘故军医几乎是一种万能膏药,哪里需要军医,军医就必须往哪里去,战场上不管是军士的医治非常之多,战马也同样如此,这些也都归于军医的职责之下。

在军队大后方休息区的场景常常惨不忍睹,伤兵一天天在增多,医疗药品原本储备就不多,后果更不堪设想了。

伤残人员的伤口日益扩大,甚至有伤员发现有蛆虫在溃烂的创口处蠕动。

伤病号的饭菜本应特殊,可吃的菜肴最初几天还有些细粮,慢慢只有粗粮甚至连粗粮也不见,痢疾与疟疾侵袭着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