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农学院(2 / 2)

“是啊,三子不爱著书立说,如今,我且帮着他把他的理论给整理出来,以后做为教科书,在工科院广为教学吧。”章院长笑着道。

“正是此理。”副院长笑着道:“慢慢的整理出来,今年是探索的一年,到了以后,就可把这些书去排版印刷出来,学子人手一册,也能广为流传,为大元培养更多的人才,毕竟集思广益,大元的人才只会越来越多啊。”

“说的是。”章院长哈哈大笑起来,整个人容光焕发,似找到了新事来做,便道:“不光这部门,还有农学院,文学院,都要如此。以后工科院,便是我们大元第一部门和学院相结合的地方了。”

副院长大笑,道:“是啊,有皇上亲手题的工科院三个字的匾额,这工科院的殊荣,自不必说“

两人大笑起来。

章立文进宫,与靖元帝商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靖元帝就颁布了法令,给了科学人才更多的殊荣和奖励政策,以后不论出身,只要有贡献,位同等于文学学子,以后也不论文理取用人才,不再歧视手工艺者,官员的录用上面也突破了局限制,甚至以理出身,能享受更多的殊荣和奖励。

大元上下,都陷入到工科院的狂热之中。

而幸亏户部给力,虽然银子出的极多,但是,这样的优惠政策,引的更多人盯向了工科院,一时间,工科院的名声一时无两,耀眼不已。

大元众人也渐渐明白,这工科院并非一时之太阳,而是大元特别扶持的正儿八经的部门,里面的官员也变得风光无两起来。

毕竟,皇上支持,户部给银子十分爽快,这银子上的支撑,才是最大的支撑,加上写进大元法典里的法令,这工科院被确定了唯一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陆诗琦忙着农学院的事,每天也早出晚归的。

农学院的事就比较苦逼了,因为要做实验,陆诗琦又不是爱说话的人,一向言简意赅,一般只说到关键点,她不是爱说教的人,都是以事实说话。每天都带着农学院的人在实验田里泡着。

顶多说一说品种的优良,生长的环境,以及育种和施肥的要点,其它的她的话极少。

但因她身份尊贵,所以,农学院的人也是毕恭毕敬,不敢怠慢于她。

一般她说的要点,都有官员一一记录在案,还有很多的学子也在用心的学习,培育新种。

实验田是皇上拔给工科院的,而农学院的人也是最多的,有工部原有的官员在,还有新进的官员,以及工科院的她的副院长和官员,以及更多的学子,每天早出晚归的泡在实验田里,为一点点的进步而能高兴很久。

而她所做的,以及农事的要点,当然也有人一一记录在案,准备做一个实验本印发,再准备写一本教科书,以农事要点和大纲,以后在工科院农学院做教材。

书的署名自然是以陆诗琦为名,以及整个工科院参与官员了。

但陆诗琦是院长,最大的功劳本来就是她的,而且她本来就在教他们培育新种。这一点不用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