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精神,才能养育如此。现在,我懂了。正如古诗有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的人憔悴,只把杭州作卞州。”
我脚步轻轻走过断桥,行走在白堤上,路边杨柳低垂,晓风拂面。走了半小时,在西北季风迎面扑来之际前,来到苏堤尽头的东坡阁。东坡阁,乃是北宋大词人苏轼修建,历经800余载,曾多次翻修,高5丈,有7层楼,螺旋式的楼梯直达阁顶。阁顶浮雕色彩多样,描绘西湖之景,阁中文人典故典雅朴实,部分雕刻间还刻着苏东坡的诗词。
站在阁楼之上远眺,不仅能欣赏西湖全景,还能看到湖心三座小石塔。石塔高出水面二米,塔顶如葫芦状,塔身呈球形,中空,分布五个小圆孔。每当月色降临,三个石塔成环抱之势,构成月照三潭之景。曾经的三潭映月多美啊,如今诺大的天坑凹陷,毁了毁了,西湖十景在无三潭映月咯。眼望湖面,络绎不绝的戏水之人,我的心早已无悲无喜,摇摇头不让自己感到惋惜。
…
遥想当年,青春岁月,那个时候年少轻狂啊。刚下h市的火车,就直奔美丽的西湖而去。西湖啊,那么多美景,那么多文人墨客留下故事。第一次游西湖,是欢快的,是乐此不疲的,看着那波涛翻涌的湖水淹过堤岸,心中无限憧憬。那时青涩单纯,刚出社会,对什么都好奇,充满激情。还记得那一天,有个美丽的女孩拉着我,牵着我,引导我,我们一起踩过草坪,迎着清风,杨柳拂面,欢笑嬉闹。转眼过去三年,那个女孩放弃了曾经的誓言,选择离我而去。
我闭上眼,深深吸气,让自己尽量不要活在悲伤中,轻声道:“小夏,不管将来如何?哥祝福你。”
此刻,无声的泪水湿润了眼眶,与三年前一样,同样在流泪,只是这一次,不在是相交的欢喜,而是分手的悲伤。曾有人说:“爱情的水是咸的,苦涩无比。”是的,泪水在伤悲的时候,确实是苦涩发咸。凉风继续拂面,灾后的西湖依然充满活气。也不知驻望了多久,当人声渐渐稀少,我悄悄下了东坡阁。远离东坡阁,我沿着西湖走到了南山路,南山路酒吧一条街,文清小资必逛之地。
当我再一次出现时,已经坐上了回文辉大桥的公交车。公交车上人不多,有个年长的老头,手上搜音电台还在奏响。
“…凌晨4点,部分地区发生地震,局部地方达到强震…有多人受s,具体伤w人数还在统计…京都昨夜遭遇历史最大暴雨…川蜀山城有部分塌方…边疆暴雪…”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不管生活如何?这个世界改变的是越来越快了。”我静心凝听电台的播报,尽量不漏掉一点信息,因为我知道,这些信息很重要!
公交车虽然还在行驶,但我的心早已飞到文化广场地下博库书城去了。半小时转眼过去,在下午17点钟那刻,我吹着口哨走进了地下博库书城。博库书城占地面积很大,足有1000方,涵盖了各类书籍和资料,在杭城也算小有名气。由于我是熟客,以前独自来过几次,所以没咨询前台小美女,直接绕过几个书架,向着地理那片区走去。书架分5层,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我不停翻找,选了一些介绍藏地历史和地理的书。整个地下书城,除了天文,地理,医药,文学,还包括了娱乐,餐饮,旅游等杂学。也不知过去多久,我背靠座椅仰躺,手中拿着书籍,口中喃喃自语:“啊…藏d佛教?”
突然,我眼中眼睛金光一闪,扔下书籍,快速走了过去。我围着关于宗教的书柜翻找,终于在最里面找到了有关藏地佛教和佛家一些经典。藏d佛教,又名噶嘛教,别号藏西噶嘛。是大能从古印d传教而来,历经千年沧桑存续自今,寺庙更是遍布整个藏d高原。藏地高原,什么都缺,一直都是物资贫瘠,思想得道高僧。我伸手从书架第三层,小心拿出一本藏地文史翻看,地上随意丢弃几本。没几分钟,又在隔壁书架第五层找出一本残破的佛经复制孤本。就这样,我不断的在书架中寻找有关藏地历史的书籍和佛经译本。时间一点点过去,我笑着对自己说,幸好都是中文,不难都看不懂了。
“找了这么久,只有这几本。看来得去大学图书馆找了。”我双臂趴在桌上,叹气般看着桌面上几本书籍和佛经,一脸苦逼的样子。
“…公元1638年,藏d圣城拉布达宫突然天穹涌现佛光一昼夜,圣者鸠摩z殡死之时留下一串数字…历经几百年沧桑…数个辉煌时代…这数字就是被称为藏d密码的5809,1221,2102。”
我拿起那本残破佛经,一页页翻看,虽没有大太发现,但几本相对照好歹有些线索。我不知道,该喜悦还是难过。好歹已经知道藏地密码出自哪里,终于有线索可以查了。
时间稍微流逝快了点,地下博库书店正中的落地大钟,不知什么时候转到了19点。
“回去吧,已经找到一些线索,明天去浙大图书馆找找看,顺便看看聂灵灵那妹纸。”我看了眼大钟,合上藏地旅游攻略,桌上一堆藏地历史,地理,政治,人文书籍。
冬季的夜晚,往往来的比较早,那漆黑夜空漫天星斗。夜幕下的文化广场早已亮起了霓虹灯,在那霓虹灯照射中,远大电影院门口的人潮络绎不绝。远远望去,这群欢声笑语的人,在h城这场地震中,真不知是喜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