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还缺个教授打下手?(2 / 2)

“满负重的情况,可以续航二十分钟。”

三分钟后,赵成功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些科研产品,都是市面上有的,借用自然是不难。”

“但这一份资料里,都是单一环境使用。”

“就比如这仿生老鹰,在空旷的地带飞行是没有问题的。”

“可如果是在山区呢。”

“山区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是知道的,09年之前,有一个科考队走入了山区,他们围着一匹山转了很久都没有走出来,最后无一生还。”

“有一些特殊的山体,或者环境中是天然的磁场。”

“这仿生老鹰的飞行高度太低了,只有一百米,很容易受到磁场干扰,坠落。”

“除非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但蓝星上,只要使用电磁波,在到达这些区域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磁场的干扰。”

刘紫萱也听懂了赵成功教授的意思,“我们可以尝试提升飞行高度。”

她是空气动力学方面的专家。

“在不考虑风速的情况下,一百米的高度,可以再提升一些。”

“仿生老鹰用的仿生飞行系统,只要把飞行振翅的输出功率提高,就能够做到飞得更高。”

教导主任褚成仁沉思片刻接上刘紫萱的话。

“提高了输出功率,那续航也会相应的减少。”

“要想动能充足,还得采用燃油机代替纯电机才行。”

显然大家都很赞同这个观点。

“续航算是解决了。”

“那如何做到水陆两栖呢?”

“难不成,再给这飞行老鹰安排一个可以伸缩的翅膀,平时需要水下畅游的时候,收起翅膀,在水里游泳。”一位教授开玩笑说道。

让原本有些严肃的科研现场多了一些生气。

技术部的龙教授也跟着笑了笑,“其实也不是不可以的。”

“以仿生老鹰为模型,可收缩的翅膀下水之后,变成双螺旋桨就可以了。”

“要做到下潜的话,就需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来制造了。”

“可这么一来,可这么一来,水陆两栖的老鹰要飞起来,动力系统又得扩容了,不然根本飞不起来。”

“经历两次动力扩容,自重太大了。”

“到时候肯定会看起来很臃肿,就算是飞起来了,也飞不高。”

一群人很快就否定了海空两栖仿生老鹰设计。

随着讨论的深入,一群人相继否定了,空地双面龟,水路两栖鲑鱼等等方案。

褚成仁教授也有些头痛,“老郑,你是技术部的一把手,你还没发表意见呢,你说说这个两栖产品该怎么设计。”

郑原合上手上的资料,十分从容的将自己桌下的资料拿了出来。

“其实设计方案什么的,我已经做好了。”

褚成仁面露喜色,白了郑原一眼,“老郑,你不厚道,我们这里讨论了大半天了。”

“你才拿出来。”

嘴上指责郑原,褚成仁还是忍不住开始翻看了设计图。

郑原之前国外回来的海龟,也深入国哈佛进行科研,有着三十年的科研经历。

专项致力于各种仿生物科技的开发。

是东山大学科研团队中真正的顶尖人物。

郑原看着一个个拿着他给的资料看得入迷的教授道,“这一份设计图是做出来了。”

“就是人手上有些不足。”

“除非能够找到一个在研究领域有着充足经验的人,和我一起做才能够赶上高校科研联赛之前,将成品做出来。”

褚成仁他们虽然也是科班出身,但研究的领域不同,他们大都是理论派的,实操的经验也不多。

显然他们也帮不上什么忙,无非就是帮助计算一下数据,实际的结构可行性之类的。

起到的还是一个辅助作用。

研究实操这块,还是得实操的人来才行。

褚成仁想到了新来的教授陈凡。

“陈教授呢?”

“还没来吗?”

“我看他的简历上,好像就是科研实操出身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