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认识一下,这位是我的老朋友刘先生。”高老先生跟陈林介绍道。
陈林是小辈,主动上前伸手道:“你好,刘老先生,我叫陈林。”
刘先生应该是刚才听高老先生说过他,笑着伸出手来和他相握。
“你好,小陈,今天麻烦你了。”
寒暄了几句过后,高老先生就跟陈林说道:
“小陈啊,老刘这次来,可带了好几件不错的好东西。”
“我之前在他家里见过的,这次都给我带了来,你可得好好的给我掌掌眼。”
于是,陈林就跟着高老先生和刘先生,来到了三楼高老先生专门收藏古董的那一层。
身后,还跟着吃瓜看热闹的高警司。
高老先生可以说得上是个收藏家了,整个三楼一层都被打通了,建了好几个收藏室。
还有一个专门品鉴古董的房间,高老先生就带他们到了那里。
一进去,陈林就看到房间有一个很大的红木桌子,四周围着一圈的红木椅。
此刻,在那个红木桌子上,就摆放着好几个古董。
应该就是那个刘先生带来的。
陈林数了一数,共有五件东西。
这些东西有大有小,有瓷器、书画、玉器、竟然还有两块切开开窗的玉石毛料。
陈林心里好笑,这刘先生带来的东西,够杂的呀。
这时,高老先生让大家都在椅上坐了,指着桌子中央的那个瓷器道:
“小陈,先说说它吧,这里面我最喜欢它了。”
陈林顺着高老先生指的地方看过去,原来是一只抱月瓶。
纵观陶瓷史,时光的各个角落,有的是各式各样的大小器型皆存在。
在这些器型里面,与陶瓷纹饰一同释放着独特的魅力,涵盖在历代文化生活中。
而在其中,有一种器型的瓷器特别流行,这种瓷器被美称之为“宝月”。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瓷器呢?
抱月瓶,又被称作“宝月瓶”,是明清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瓷器。
抱月瓶的形制,通常为小口、直颈。
抱月瓶,是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演变而来。
其瓶口连接瓶身处,两侧有双耳或四耳,左右双系。
以便于穿绳提拿、携带、或用以挂于马鞍之侧。
这种非常独特的工艺造型,蕴涵着西域游牧民族,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这种马挂瓶,是当时的西域民族出行、游牧、狩猎、将士征战时,携带的用于盛水、酒或奶的容器。
它的型制仿自于中东。
这种瓶子独特的工艺造型,蕴涵着西域游牧民族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抱月瓶以永宣时期的,最负盛名。
其中蒜头口的抱月瓶在康熙、雍正两朝多有仿制。
雍正早期烧制,后又停烧。
而乾隆时期又有烧制,多为青花。
陈林看过了不少的瓷器,这种抱月瓶还是第一次鉴定。
他看着那个抱月瓶,笑道:“刘先生,您的这个抱月瓶是清朝年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