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品内的气泡清晰可见,假的赝品内的气泡,则像堆积在一起的肥皂泡。”
“两者分别十分明显,一眼就可以看出。”
刘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通过30倍以上放大镜观看,真品内气泡清晰可见,似晨星闪烁仿品气泡如堆积的肥皂泡。
“再来,就是汝窑的制瓷技术。”
“汝瓷的官窑,是支钉烧。”
“所谓的支钉,是用耐火的材料制成的,就是当地的铝钒土。”
“烧制成针状支钉后,根据器物大小、形状,将其粘在垫片垫饼上。”
“支钉一般都是单数,个别可有双数。”
“将其放入匣钵内,遍身施釉的器物放在支钉上,盖上钵盖,用耐火材料泥封,烧成后取出。”
“器物的隐蔽处,只留下小的钉痕,使器物显得更完美。”
“器物上留下的疤痕,古人称之为“芝麻钉”。”
“较大的一些器物,有的用支线钉,支线钉痕成短线状,位于圈足根部的内侧。”
“以现在可以看到的这些汝窑器物看,除了支钉烧,还有垫烧和圈足露胎烧,胎体有手拉胎和模制。”
“汝瓷的最大特点,就是“粗粮细作”。”
“胎土和釉料,都是“就地取材”,胎土粗劣,又没有掌握使用溶剂的技术,便只能
在釉料上下功夫。”
“汝瓷,破天荒的使用当地产的玛瑙入釉,这是大胆的创新。”
“特别是在“火控”方面,制作者摸索出一套完美的、适用于“此胎此釉”的烧制工艺。”
“汝瓷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它的开片。”
“汝瓷的开片,堪称一绝。”
“开片的形成,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
“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
“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
“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
“釉中有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
“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
“有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陈林指着手中笔洗,凑近高老先生和刘先生,说道:
“两位看这个赝品的开片,明显是现代的工艺,太工整了,太有匠气了。”
“开片是自然形成,哪里会整整齐齐有如机器量过的一样,属实是画蛇添足了。”
“再有一点,就是汝瓷的气泡和光学物理现象。”
“汝窑瓷器的气泡,成为了汝窑瓷器的一个优点。”
“喜爱汝窑瓷器的朋友,如果经常用放大镜看瓷器,就会看到釉内十分漂亮。”
“有密集重叠的光球光团,光团内有一小光核。”
“这就是釉内由玛瑙沫,被光照后所产生的光学物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