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之际,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筹,谓之非子。”
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
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
实在是华夏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
另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
传统的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
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钴料仅用于中、小型器上。
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
元代进口钴料的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
这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
所绘制的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
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
“锡光”是在黑褐色斑点中,出现的一种自然光泽,并有凹凸感。
它是由于青花原料,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与釉熔化时依窑内气氛而起的变化。
现代仿制的元青花中,也有“锡光”出现。
但观察仿品的“锡光”,仿佛是一块银灰色片,贴敷于蓝黑色斑点之上。
有的斑点较密集,给人僵硬之感。
另外,苏麻离青呈色特征也很明显。
会呈鲜丽的靛青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
会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青料较浅。
青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或蓝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
还有就是,青料都较细匀,线条边缘稍有晕化。
有些呈色浓重,有放射状流散,见蓝黑色结晶或结晶线,应为青料颗粒较粗所致。
明初永乐、宣德青花上也有类似现象。
而元青花所使用国产青料,其成分为高锰、高铝的,与同时的进口料差别很大。
所描绘的青花纹饰,呈色蓝灰或蓝黑,浓淡色阶明显。
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黑褐色的斑点较少,如含锰过高时,青花纹饰呈色为蓝中微微泛红,釉面下凹并哑光。
但无论是国产料或进口料,整体画面青花纹饰色调受窑温影响。
它会存在深浅不一的变化。
但是用放大镜来观察,就会给人一种清澈深沉之感。
细看之下,青花呈色,它是“活”的,在浓艳之处有鲜活的“流动状”。
元以前,华夏瓷器以素为美,这种士大夫美学追求可谓登峰造极。
它以宋代五大名窑为代表。
到元代时,马背上蒙古民族“蓝天白云”的审美导向,开启了东方古陶瓷美学的灿烂新篇。
这就是景德镇烧造的元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