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出差(1 / 2)

四天后,杜雁书就要跟着宣传队一起出差。

一早上杜雁书收拾好行李,抱着何远斌腻乎了一会儿,现在还是两个人新婚蜜月的时候,自然是不舍得分开。

何远斌搂着她亲了又亲,眼里也都是不舍,“防蚊的药膏我都放在你包里了,还有蛋糕,要是来不及吃饭就垫垫肚子。”

杜雁书点着头,像小狗一样在他怀里拱了拱。

何远斌笑着拍拍她,“再不走你可就走不了了。”

杜雁书立刻推开他,拎起行李袋,“我走了。”

“我送你。”何远斌抢过她手里的行李袋送她出门。

一直送到分场的路口,今早她不用去场部,送演员的车会路过这里。

矿区离得比较远,场部派了大解放卡车送大家过去。

这在文艺宣传队来说就是豪车接送,不然的话平时都是坐拖拉机或者马车。

杜雁书爬上大解放,何远斌在车下将行李袋递到车上,“路上小心。”

“嗯,你回去吧。”杜雁书伸出三个手指比划了一下。

意思是三天她就回来了。

何远斌笑着点点头,等着大解放开远了,谭小菲过来挎着杜雁书的胳膊调侃道,“你爱人对你真好。新婚燕尔的要分开几天是不是舍不得?”

杜雁书笑着看了她一眼,点了一下她的脑门儿。

虽然才相处几天,但是这姑娘倒是个活泼的性格。

和杜雁书相处的很好。

金长鸣也在一旁打趣道,“几天就回来了,小别胜新婚嘛!”

麻小六在旁边切了一下,“瞧你这话说的,人家本来就是新婚嘛!”

大家都是善意的开玩笑,也没有恶意,杜雁书自然不会计较。

坐在角落的郑美兰撅着嘴把脸别到一边去。

宣传队里就杜雁书一个结婚的,剩下的都是大姑娘大小伙子,对于杜雁书这种在农场结婚的知青是又羡慕又好奇。

谭小菲还挎着杜雁书的胳膊好奇地问,“你在农场结婚不怕到时候回不去呀?”

现在的知青们结婚的还没有那么多,心里还都抱着能回城的希望。

再过两年,繁重的农场生活,身心俱疲又回城无望的时候,结婚的人才逐渐多了起来。

有的是真的相爱,有的却是寻找一个心灵慰藉。

“我和我爱人都是滨市的,要是想回城可以一起回去。”

谭小菲羡慕地看着她,叹口气,“那样是真挺好的,最羡慕你们黑省的知青了,家离得近,想回家也方便。不像我们南方的知青一个探亲假一大半的时间要耗在路上,在家都待不了几天。”

她的话一说完,其他几个南方的知青也开始垂头丧气地摇着头。

这里面有沪市的,有温市的,还有宁市的,都离着很远。

京市和津市的知青脸色也没好看到哪里去,这两个地方也离着不近。

麻小六挠挠头,“我就没整明白,你说我们当地就有农场,为啥非要把我们折腾到北大荒呢?在当地下乡不好吗?还有些北方的知青折腾到南方,来个大调个,图的是啥呢?”

其他几个知青也附和着,“说的就是呢。”

其实别说他们现在搞不明白,就是几十年后那些知青也没搞明白,为啥要来个南北大调个。

不过也有些幸运的知青下乡的地方离家近,譬如说黑省的一些知青,下乡的地点离着家坐火车一两个小时就能到。

趁着休息的时间就能跑回家一趟。

金长鸣拍拍手,“行了,大家别想了,我们唱个歌吧!”

“小菲,你起个头。”

谭小菲轻轻嗓子,“咱们唱个轻松点的吧……就唱荡起双桨。”

她觉得这种歌现在能唱出心里渴望的那种自由自在。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车厢里二十来个人一起哼唱着。

这里面不算郑美兰这种短期的,其他的知青,大的也才二十三四,小一些的就是十五六。

谭小菲才十六,麻小六也才十九岁。

大家都是坐在大解放车的篷里面,没有小凳子,席地而坐。

车晃晃悠悠的向矿区驶去。

要去的矿区在安北县的最北边,那里也有很多知青工人。

很多人都以为知青下乡就是插队到农村,其实不一定去哪里。

各地乡镇的各种厂矿,比如煤矿、砖厂、机电厂等等,还有农场、兵团、林场、渔场等等都会有知青的身影。

很多厂矿都是后建立起来的,需要大量的知青做为职工去建设。ъìQυGΕtV.℃ǒΜ

分在矿区的知青比下大田的知青还要辛苦,每天和矿工下井挖煤,整天见不着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