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记住这一声炮响(1 / 2)

火急火燎地回去过了一个年,加上又是刚刚才坐了好几个钟头的长途客车从省城回来,林和平确实有些乏力。不过办公室里,听到王皓慢条斯理的声音没有一丝烟火气,似乎对于九城那边突如其来的动作并没有太多的怨气,多少还是令他有些意外。

而且,听到王皓和盘托出的计划,尽管林和平按照他对王皓的了解,心底早就预计他可能会有所想法,但是仍然不免吃了一惊。

以市场换时间?把优鱼库在整个东江省的代理权卖出去,转而扩张每日生鲜的市场规模。

这在林和平看来,显然就是空手套白狼的事情,不过居然给王皓办成了!一时间,林和平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不过对于王皓想通过集资的方式来完成蔬菜大棚扩建的想法,他却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那根据你自己的估算,如果要在乡里扩建100亩大棚的话,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马上乡里就要修路,人手上肯定是会有些冲突的。”

既然已经确定九城那边的计划属实,那眼下对于王泥湾来说,最重要的自然就是时间问题。

只要时间上能够压过九城那边,自然就不用担心市场受到冲击的情况。

办公室里,王皓显得有些信心满满。“如果资金按时到位的话,最多不超过4个月,到清明节前后,大棚里的蔬菜就能进入成熟期。”但是说完却突然皱了皱眉头,因为脑子里猛然意识到另外一种情况存在的可能。

“林叔,如果我主动跟九城那边合作,你觉得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实际上,对于九城县政府突然要搞蔬菜大棚的这个想法,王皓从内心来讲还是很有些认可的,想法是实在,而且找的时机也正合适。

就目前来讲,抛开整个国内的大环境不说,仅仅南方省对于蔬菜生鲜的需求无疑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一方面是跟目前经济发展的形式有关,改革开放经过将近二十年,农村里暂时不说,至少在城市范围之内,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明显已经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上了不止一个台阶。

用马克思的话来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客观条件的变化必然会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发展。两块钱一斤的蔬菜,以前无人问津,甚至会谈彩色边,但是现在不敢说人人都能接受,但是在小范围之内趋之若鹜也不是不可能。

另一方,相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而言,目前南方省的蔬菜生鲜,尤其是反季节蔬菜的供应能力其实还是比较薄弱的,这一点从春江市的市场就能管中窥豹可见一般。

“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主动跟九城县政府取得联系,他们在政策上有优势不假,但是在技术上,以及经营管理的经验上肯定有所短处。”

然而,林和平闻言也没迟疑立即就摆了摆手,“这个办法你不用多费心思去想了,据我所知,石建勇同志已经在政府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蔬菜大棚的项目不假他人之手,要做成九城的标杆项目。”

“除了这一点以为,目前他们已经启动了跟省城农业大学那边的合作洽谈,这是我知道的最新消息,所以在技术上,要说有难度肯定有,但是绝对不足以让他们考虑找合作方。”

其实林和平对王皓在商业上的天赋一直都是比较信服的,自从优鱼库烤鱼店开张到现在,前后拢共也就是半年时间不到,已经做到了现在这个规模,所以对于他提出来跟九城合作的想法也不觉得稀奇,更不可能是信口开河。

不过九城那边的情况,他这段时间也一直在找各种关系去打听详细的信息,知道九城的石建勇绝对不可能会答应这个合作的条件。

于是摇了摇头说道:“我看现在也没必要去想太多,既然在资金上你有把握能够解决,那接下来就按照你先前说的计划来办。”

“至于让各个村里自主筹集资金盖蔬菜大棚这个问题,乡里不好出面去做这个事情,但是你可以先行去探探口风。依我看,搞蔬菜大棚是迟早的事情,年底你搞了分钱那一出,现在多半能成。”

点了点头,见林和平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上纲上线地提出过多的要求,王皓当然明白应该怎么去做。不过对于没办法跟九城合作的事情,他多少还是觉得有点可惜了。

深吸了口气,抬手看了看时间,不知不觉,他跟林和平竟然已经聊了两个小时开外,于是也不多说什么,立即起身要回王泥湾。

“你等等!”

办公室里,王皓刚刚起身,林和平突然招呼道,随即就看到他从身后的架子上提溜了一个手提袋出来。

“年前你叫人送过去的那些菜,我看味道确实不错,比北方运过来的要新鲜不少。这是两瓶酒,你拿回去。”

王皓一听这话,刚要拒绝,一抬头就看到林和平脸上不容拒绝的表情,当即就乐呵呵地点了点头接下来。

“林叔,那我可就不客气了。早知道您还想着带酒给我,那我当时就应该多给你送点菜,这点菜钱可买不了这么好的酒。”

偷瞄了一眼手里的袋子,他就是再不识货,也知道林和平给他的两瓶酒恐怕价格不菲,这可是正宗的贵州茅台,妥妥的好酒。

“行了,别跟我在这里磨嘴皮子,回头好好琢磨你说的那两件事情。”

跟林和平打了声招呼,王皓立即扭头出了办公室,刚到政府大楼门口就看到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正在院子里卸货,一看居然是从王泥湾那边拉过来的蔬菜,王皓不由得一乐。

“跟林乡长谈完了?”乡办主任柳江老远就看到王皓从林和平的办公室里出来,立即笑着过来打了个招呼。

“谈完了!这不还占了领导便宜,得了两瓶好酒。”

“柳主任,改天你有空,到咱们王泥湾来尝尝我们那里的菜,酒管够,饭管饱。”说着,王皓就扬了扬手上的袋子,柳江揭开袋口一看,哟!还真是两瓶好酒。

于是也不客气说道,“这一准儿没问题,等空下来了你这顿饭你就是不说,我也得去尝尝,现在咱们乡里,可没几个人不知道你们王泥湾有好东西。”

“不冲别的,就冲林乡长的这两瓶酒,这顿饭我也要吃。”

聊了两句,王皓立即骑上摩托车一溜烟儿回了王泥湾。

第二天一早,也就是正月初八小年刚过。

乡政府再一次把各个村里的负责人召集到一起开会,杨三一大早就骑着摩托车把王建国送到乡里开会,作为乡村公路建设工作小组的副组长,王皓可是很清楚,他老子现在那可是乡里妥妥的头面人物之一。

这个工作组的副组长虽然没什么实际的权限,无非就是因为老王家捐款挂个名而已,但是对于王建国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机会。

当然,王皓也没想着让他老子在仕途上有什么作为,无非就是跟着去见见世面,开阔一下格局罢了。

“伟哥,你上次不是说想找个人过来帮忙来着,我怎么觉着你特么是在忽悠人,这都初八了,人影都没见着一个。”

一大早,王皓吃完饭就跟着从乡里赶回来的杨三一道去了工棚那边。

工棚翻过年这几天,王明义又找人重新拾掇了一遍,之前是三间水泥平顶,现在在三间屋子后面又重新围起来一个面积不小的院子,横竖都是自个儿村里的荒地,用起来不嫌心疼。

刚刚盖好的围墙还散发着一股子泥浆的味道,就连院子里的水泥地都还没干透,也不知道是谁闲不住往上面踩了一串脚印,王皓进来的时候,正好看到王明义正在拿着工具在那里一边骂娘一边搞修补工作。

看到张立伟正神神道道地在会议室里跟王永平在那里吹牛皮,王皓张口就来了一句。

这家伙年前回老家的时候,说是有两个农校那边的同学,正想着是不是换地方找活干,就提了一嗓子,说要不把人带到王泥湾这边来,王皓自然是一百个乐意。

目前王泥湾这边,正儿八经的技术人员就张立伟一个,眼下应付几十亩地的大棚还没什么问题,但是等到马上大棚扩建之后肯定人手不够,张立伟这个提议正好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不过这年都过了好些天了也没见动静。

“你提起来这事儿正好,我还想着哪天跟你说说这个事情,人我已经找过了,也谈了一下咱们这边的情况,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就是这个住房的事情怎么解决是个麻烦。”

张立伟之前跟徐帅一道过来的时候,当时也没有地方安顿,王皓就跟王明义商量,在村里找了个空着的屋子,屋子也不大,就是普通的那种瓦屋,一间客厅,两间卧室,外带一个厨房。

后来徐帅回了江州那边,空下来一间屋子,等杨三过来之后又住了进去,现在重新招人过来,确实没地方安顿。

工棚里,王皓迟疑了一下,觉得张立伟说的这个事情,确实要马上解决掉,否则等人过来了,倒是有点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