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忙碌(1 / 2)

因为是周末,加上现在确实手里的活儿轻松了不少,王皓也没早早地爬起来,只不过一觉睡到他醒过来的时候,已然是上午十点钟。

三月份头顶的太阳还是软绵绵的有些力道不够,蔬菜大棚那边,王明义跟杨三连着跑了好几天的时间,总算是拿下了跟王泥湾相邻的几个村的大棚扩建项目。

掐着手指头算,现在东洪乡除了王泥湾这边的10个村,也就剩下最后两个还需要在谈一谈了。

不过就眼下这种趋势,王皓其实想想都知道拿下这两个村子不是什么难事,无非就是一些细节,总有人吹毛求疵。

当然,他作为受益方,自然不会去计较这些,只要能把大棚盖起来,在利益上有所让步,也不是不能接受。

相比于蔬菜大棚盖起来之后的长远收益,眼前的这点蝇头小利,自然是九牛一毛不值得一提。

实际上,在杨树岭那边杨菊生开始动议找人凑钱的时候,消息其实就已经传开了,每亩地3000块钱的无息贷款,确实给了不少人心动的机会。

不过即使如此,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件事情究竟做不做,还是值得观望一下,毕竟从口袋里掏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银。

然而,当第三天一早,修路的工程那边开始疯传,说王泥湾农贸公司已经跟杨树岭签订了扩建蔬菜大棚的协议,下个礼拜马上就要开工盖大棚之后,这一下子众人立马就坐不住了,即使眼下修路的工程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候,但是各个村里还是连夜就开会拿了方案。

没办法,主要是前两次王泥湾那边分红的事情闹得众人现在都有些眼红,尤其是那些第二批盖大棚的人添油加醋的说法。

同样是盖蔬菜大棚,第二批的人其实也就是晚了几个月的功夫,但是收益一下子就比第一批的人少了将近一万多块钱,这谁忍得住。

所以开完会之后,第二天一早,几乎每个村都派了人直接去王泥湾那边找到了杨三跟王明义,闹着要搞蔬菜大棚。

……

院子里,王皓下楼的时候,只看到小丫头王馨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个铁罐子,里边装的都是果冻。

“鑫鑫,爸爸跟妈妈人呢?”

拿着还是他老娘结婚那会儿,杨树岭那边陪嫁过来的一个红双喜洗脸盆,在院子的水井里打了一盆水洗了把脸,王皓整个人才算是彻底清醒过来。

灶屋里,杨爱兰用蒸笼在锅里放了一碗白粥,还有两颗剥好的水煮鸡蛋,囫囵吞枣似地喝了粥吃了鸡蛋,王皓这才回了客厅,一把把小丫头抱起来狠狠地揉了揉她的脑瓜子,惹得小家伙哇哇叫了好一会儿。

“不知道,爸爸修路去了,妈妈去外婆家了!”

不知道?

不知道你怎么知道爸爸修路去了,妈妈去外婆家了,听到小家伙有些不太乐意的声音,王皓反而有点被她弄得迷糊了。

“你是不是在这里吃了一上午的零食?妈妈给你吃的还是你自个儿拿的?”

话刚说完,王馨立马就伸出一双肉呼呼的小胖手,死死把面前的铁罐子抱在怀里就是不肯撒手,嘴里塞满了东西鼓鼓的,就抬头瞪大了眼睛看着王皓。

“就不告诉你!”

“不告诉我,不告诉我你看我下回还给你买不买好吃的!”还真怪了,我就不信还吓不住你个小丫头片子。

“不买就不买,我自己有钱!”

“你哪来的钱?”王皓可不记得他老娘有给零花钱的习惯。

“就不告诉你!妈妈说我的压岁钱都存在她那里,我想买零食吃的时候就找她要。”

行吧,合着是这么回事!王皓倒是乐了!

果然还是天真好欺负啊,进了你老娘口袋的压岁钱,你还想拿回来?你哥我都没这本事。

在屋子里陪着小丫头看了会儿电视,其实也就是一会儿的功夫,杨爱兰就提着一个布袋子推着自行车进了门。王皓一问,果然还真就是去了杨树岭那边。

“妈,你这跑一趟杨树岭,也就是一个来回的事儿吧,我还想着你是不是要吃过中饭才回来。啥事儿这么急着。”

去了杨树岭那边,连顿饭都没吃就跑回来了,王皓想着这可不是自个老娘的性子。

“也没什么事,就是上次你爸去杨树岭那边,落下了一块手表在你舅家,你外公打电话过来说了好几回,早上没什么事情,就去拿回来了。锅里有粥,你吃了吧?”

“吃了,你下次煮粥能不能给我放点红枣什么的,这白粥吃到嘴里都快淡成什么样子了,一点味道都没有。”

王皓其实是真的不喜欢吃粥,更何况还是白粥,这东西吃到嘴里,麻得很,而且他老娘每次炖出来的粥,也不知道是报复性的心里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粥煮的都快有米饭那厚实了,一碗粥就是整整一坨,粘不拉几的贼没劲。

“今天早上忙忘了,家里还有上次你爸买回来的红枣,下次我多放几颗。”

王皓顿时有些无语,心里其实想着,这粥真不好吃,下次…还是不要有下次了。

见杨爱兰回来,王皓也不用在屋子里继续陪着小东西看电视了,招呼了一声就出门去了工棚那边,到了工棚里,除了值班的两个人,其余人连人影都没见着一个,一问才知道王明义跟杨三都出去跑项目了,说是今天要把最后两个村的合同给签下来。

现在随着王泥湾这边蔬菜大棚的规模越做越大,众人倒是一口儿的生意经,什么签合同,做项目,搞市场,做营销,以往压根就不可能听到东西,倒是成了众人的口头禅。

有事没事,就来一句咱们王泥湾蔬菜大棚这个项目怎么怎么样,王皓一开始听着还有点好奇,怎么一下子个个都成了大老板的架势,等到跟着王明义一起去祖屋那边听了一堂张立伟讲的课,这才明白,合着这家伙现在蔬菜大棚种植的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他好为人师的欲望了,转而开始讲起了市场,营销还有什么管理。

不过一堂课听下来,王皓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心里甚至萌发了一种今后这个事情要长做下去的想法,指不定哪天村里还真能冒出个土老板出来。

“永强叔,咱们后边那栋楼里面的家具是不是已经弄得差不多了?”新修的职工大楼,已经竣工有好几天了,现在除了没做整体的清洁以外,也就剩下楼底下的院子还在平整,等铺上一层水泥和地砖,基本上就算是大功告成。

王皓现在越发觉着钱真特么是个好东西,这手里有了活钱,做什么事情都来劲,不说别的,就这么一栋三层的职工楼,每层两个一室户的套间,要是搁在以往,没个半年三个月的都别想盖起来。

但是现在资金充足,杨三那个土鳖老板,一口气就从乡里找了二三十个泥匠工回来,除了挖地基打框架花了不少时间,这盖房子的速度简直就是吓人。

当然,钱也没少花就是了,一来一去,小二十来万肯定是投入进去了,不过基本上都是农贸公司这边自留的资金,现在他老子王建国虽说挂着工作小组副组长的任务,但是收菜的工作还在继续,只不过目前收菜的范围,已经从东洪乡扩大到了周边的几个乡镇。

人民群众的力量还是巨大的,现在随着时间进入了三月份,家家户户去年年底留着过年用的那一茬菜差不多都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采摘期,现在有人花钱收走,自然没人不乐意。

不过既然已经成立了农贸公司,现在王泥湾这边的才也不是像以往那样直接拉到市里每日生鲜那边就算完事,既然是各自经营,自负盈亏,那就要公事公办,以并不低于市场价太多的价格从菜农手里把菜收上来,农贸公司这边转手供应给每日生鲜那边,还是有一定的盈利空间的。

“还差一些没到位,不过也就这几天的事情了,上次三子已经跟千岭乡那边联系好了,他们正在赶工,做好了马上就过去拉回来。”

点了点头,王皓估摸着张立伟这一次去省城,除了之前几个人商量的其他的一些事情需要办,十有八九也要给农贸公司这边添丁加口了。

实际上,这一次张立伟去省城,除了他跟杨三两个知道情况以外,其余人也就王明义隐约能猜到一点。

这一次张立伟除了要买一些大棚里必要的物资和设备以外,其实还带着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去省城招人。

除了他那几个搞农业技术的同学以外,按照王皓的意思,最起码还要找一个专业的会计,另外就是找一个管事的回来,也就是办公室主任了。

等把人找到,也不至于出现现在这种情况,跟几个村子里签合同,杨三这个副总去就算了,还带着一个半吊子记账会计的王明义,连个管事的都没有。

其实随着几个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王皓也意识到再像以往那样,搞家庭作坊式的粗放管理肯定是不行的,最起码该有的东西还是要具备。

每日生鲜以及优鱼库那边他倒是不用担心,李东来本身就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单位出来的,这一套东西他比谁都熟悉,当初在县城优鱼库的旗舰店里做负责人的时候,他基本上就已经在旗舰店那边折腾出来这一套东西。

现在曹静到市里去接他的手负责优鱼库的品牌,差不多带到市里去的人手,也都是沣水县这边的,不过由于眼下王皓还没有成立优鱼库总部的想法,所以其实分割得也没那么清楚。

至于每日生鲜那边,这一次李东来过去负责分店的扩张,顺带着其实就已经把人事部门跟会计部门给区分开了,等将来规模做大之后,成立相应的机构也是水到渠成。

反倒是农贸公司这边,因为王建国跟杨三都没有那种开公司搞企业的经历,自然不知道这里面的条条道道,王皓也只好赶鸭子上架,让张立伟去做这个事情。

实际上,在王皓看来,搞技术出身的张立伟,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反而是最适合做这个事情的,指不定将来农贸公司的规模上去了,这家伙一转身就要变成王泥湾农贸公司的行政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