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做上路的生意(1 / 2)

在东洪乡做了七八年的蔬菜生意,杨冬云的头脑自然不差,多少还是知道一点买东西的人的心里的。

而且此前李东来在电话里也说得比较通透,只不过他确实没料到,王皓说的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居然是这么回事。

其实嘛,道理也很简单,每日生鲜这边的菜,首先质量上肯定是上乘的,都是王泥湾大棚里出产的东西,而且基本上都是前一个晚上现摘,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就送到了市里,新鲜水灵不说,味道也好。

蔬菜这个东西,你别看大家卖的都是茄子豆角黄瓜,但是味道还真就不一样,王泥湾的蔬菜大棚,当初种植的时候,王皓跟张立伟他们几个就已经拿了方案,大棚里的化学肥料能不用就不用,有些肥料实在是要用,也要尽量少用,尽量使用农家肥。

为了保证这个办法能落实下去,这几个月,王建国他们可是差不多把附近几个村里的粪缸全部都掏弄了一遍。

平日里这东西无非就是用来给自家菜地里浇浇菜什么的,现在竟然有人愿意花钱买,村里自然乐得嘴巴都合不拢。

使用农村里传统的老办法种出来的菜,当然要比那种用化学肥料的味道更纯粹一些,前几天那些过来买菜的居民,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当然能吃得出好歹。

另外,除了蔬菜的口感跟味道,每日生鲜这边卖菜,按照王皓当初定下来的规矩,称斤两算账,一定要坚持一多一少两个原则,一个是东西只能比结账的多出来,绝对不能缺斤少两,这叫一多。算账的时候几毛钱的零头只能少要不能多要,这叫一少。

按照一般人的观点,这么做生意自然只有亏本的份,但是每日生鲜这么做却不会出现亏损的情况,一个是定价本来就比菜市场要高出来一点点,另一个方面就是这些东西本身就是自个儿家里大棚种出来的,要说成本这东西……说透了就是只有赚的份,绝对不会亏就是了。

花钱买名声,对于眼下的每日生鲜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只不过此前杨冬云还有些没明白这里面的套路。

所以,有这么几条在,前几日打折促销搞活动的时候,附近过来买菜的居民差不多都尝到了甜头,再跟菜市场那边一对比,可不就是由俭入奢易么。而现在要他们再回头去菜市场买菜,那就是真正的由奢入俭难了。

“老板,你说咱们这生意,是不是已经算是做上路了?”

“这也太吓人了,咱们是几点钟开门来着,4点吧?这才两个钟头,差不多就已经卖了一大半的菜了。”

每日生鲜门店后边的仓库里,苏平放下手里刚刚从前边撤下来的空竹筐,累瘫了似地一屁股在凳子上坐下来,随即点了根烟朝杨冬云问道。

“就你聪明,别在这里磨嘴皮子,赶紧的抽完烟出去干活,好不容易把人气给拉上来了,你可别给我掉链子。”其实杨冬云也觉着今天这个行情有些不对劲,就是前几天搞促销活动的时候,也就跟眼下差不多的情况了。

“对了,你等会忙完这一茬,赶紧的给另外两个店里打个电话,问问他们那边的情况,如果情况跟我们这里差不多的话,咱们今天要提前打电话回王泥湾让他们早点送菜过来了。”

“从明天开始,咱们就要全天开门营业,要是菜送不过来,到时候就要闹笑话了。”

既然已经决定不只是靠打折搞促销来增加人气,而是全天候正常营业,供货的方式自然要跟之前不一样,这一点杨冬云是老早就做了预案的,只不过本来他觉着要达到这个程度,恐怕还要等一段时间。

万万没想到,开张第一天,竟然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照眼下这个趋势,苏平说的确实没错,今天恐怕等不到晚上,店里的菜就能全部卖出去。

实际上,杨冬云的猜测虽然不是十分准确,但是也没差多少。

在另外两家分店里,也就是杨波跟杨林霞负责的分店那边,情况跟市中心的这家分店,几乎也差不了多少。

相对于杨冬云来说,杨波跟杨林霞反倒是没想那么多,只是觉着店里的生意可能会没有促销的时候那么好。

但是两人都没想到,下午刚开业,尤其是4点半学校里放学的时间点一过,店里就已经来了好几拨的回头客,等到五点中下班的时间过后,店里更是变得人头攒动。

虽然不少客人一看店里没有打折促销的活动,迟疑了片刻之后又走了,但是很快立马又有更多的人进店里,而且多多少少都买了菜回去,这一来,店里的人气上来,进店的人自然更多。

实际上,这其实就是正常的从众心理,就跟后世出门找饭店吃饭是同一个道理,尤其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不知道哪家店的味道好,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看谁家店里的人多。

挑这种地方吃饭,一准儿是没错的,即使会翻车,但是概率绝对小的令人发指。人气这个东西,就跟农村里大冬天烧柴火堆差不多是一个道理,越是舍不得添柴火,这火也就越烧不起来,越是往上面堆柴火,虽然一开始浓烟滚滚呛得厉害,但是一旦烧起来,那火都能窜上一米高。

接到杨冬云跟杨波他们几个的电话,李东来跟王皓也是吃了一惊,毕竟情况比他们之前预料大好这么多,两人也是完全没想到。

“照冬云的说法,我看市里你也不用继续待下去了,得尽快回王泥湾那边,大棚里我担心供货会出问题。”

办公室里,李东来挂断电话之后,脑子里第一时间想想到了问题的关键,目前王泥湾的菜配送到市里,基本上是晚上采摘,第二天一早就送过来。

时间上的确不会耽误,但是有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上午市里的门店根本没办法开张营业,必须等到下午才行,这显然行不通,前期搞促销没问题,正常营业的话问题就出现了。

“我下午回去,以后配送的方式要作调整,让他们上午进大棚,下午配送,不过这样一来的话,市里就要建仓库了。”

李东来点了点头,两人对视了一眼,随即就把建仓库的事情敲定下来。

而对于杨冬云跟杨波他们几个人来说,既然店里的人气已经渐渐起来了,接下来自然就进入了忙碌的时间,就连王泥湾那边也跟着一起忙翻了天。

当天下午,王皓回到王泥湾后,立马就把王明义几个人叫到一起碰了一次头,重新布置了大棚这边采摘的时间,虽然目前市里边的仓库还八字没有一撇,但是至少供应目前三家店还是绰绰有余。

王泥湾的众人也没想到,原本往年入冬后闲的都快发霉的日子,居然一下子就变得忙碌起来,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他们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这才过了几个月,竟然已经变成了现实。

所以几乎是习惯性地,现在王泥湾的人出门在外,碰到亲戚朋友,都会被问上一句,你们王泥湾真的种出黄瓜豆角来了?而碰到不知情的人,众人也是喜欢来一句,可不是么,现在谁不知道咱们那边,光是一天拉到市里的菜都有几大车,好几千斤。

“多少?几千斤?那得卖多少钱,你们没少分吧?”

“这个不好说,听说要等到年底分红的时候才知道,听说不能低于这个数。”话是这么说,但是不少没有赶上第一批种大棚蔬菜的人,暗地里肠子都悔青了,好在第二批大棚眼下也已经进入了种植阶段。

工棚里,王明义有模有样地学着村里人说话的样子,正巧众人都在,顿时一个个地都乐呵起来,杨三就打趣地来了一句,说王老哥,以后你们王泥湾怕是要做全国先进了,家家户户都住小洋楼,出门开四个轮子的小汽车,连摩托到时候估计都瞧不上眼了。

一句话说的众人都沉默下来。

“这不能吧?”

“咱们这个大棚能挣这么多钱?”工棚里,沉默了好一阵之后,突然有人问道。

王明义这会儿已经算是彻底站在了王皓这一边,听到有人提起这个话题,立马就嚷着说道“就你们事多,这才刚刚起步就想着住楼房开汽车了?不是我说你,就你那出门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的脑子,给你个小汽车你会开么?”

不过很显然,笑归笑,但是众人却没有把杨三的这句话当真,家家户户住小洋楼,开小汽车,这想都不敢想,能把家里的几间土房子推了盖上两间楼房,在众人看来已经算是了不得大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