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晓的反应,其实是在我预料之内的。
我悄悄呼出一口气,心想自己赌对了。
我在赌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
犯罪侧写,其实就是从已有的线索出发,分析总结,大胆假设推断,从而一步步开始的!
张晓晓自杀案,和冯玲玲自杀案,两者之间唯一的联系,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皮日记里的那个富家女的身份。
而张晓晓,无论怎么看都很符合这一点。
我微微一笑,从新返回床边。
张晓晓从被子里冒出头来。
我笑眯眯的看着她,静静的等她讲起自己的故事。
“你……你真的能帮我?”
张晓晓仍是对我有些怀疑,但是我已经拿捏了她的心理。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在常理上讲,确实是不能刺激的。
因为他们神经敏感,情绪多变无法控制,往往刺激过度,会造严重的后果,引发新的病情。
但张晓晓的情况,又与普通的ptsd不同。
普通的ptsd患者,往往会因为经历的某一件事情,而出现长久的恐怖、焦虑等诸多情况。
甚至心结严重的,还会不停的回忆过去,让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悲剧里。
其实这个类型的病人也很好治,但现在许多心理医生却只知道一味的安抚和劝解。
甚至还有些不入流的家伙,连给病人开导都不做,直接就开精神类药物的。
我的老师曾告诉过我,对待这类的病人,你要首先抓住他们心里的“点”。
你要清楚的知道他们怕什么,他们在担心什么。
只有找到了这个“点”,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张晓晓心里的那个“点”,明显是恐惧和担忧。
经过这次割脸事件,她开始恐惧死亡,恐惧自己变丑,甚至强烈的恐惧人家会遭到报复。
我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才有把握刺激她!
我静静的打量着张晓晓,轻声说道:“你可以信任我,因为不仅仅是我,我们所有人都是你坚强的后盾!”
我给张晓晓投去一个坚定的眼神。
这话不是虚张声势,现在所有人都在关注这些案件。
张晓晓沉默了。
片刻后,她低声讲道:“你们……都帮我?”
“当然。”
我点头:“放心好了,我们会保护你和你家人的安全!”
这是打开张晓晓心结的最后一把钥匙。
承诺。
只有承诺的力量足够强大,才会让她彻底放下心结!
我看到当我说完会保护她时,张晓晓的身体明显放松了许多。
犹豫片刻,张晓晓说道:“你说的没错,我认识冯玲玲,我和她见过几次,但她不一定认识我。”
“事情的大概,还要……还要从六个月前说起吧。”
张晓晓叹息着,声音里充满了苦涩。
原来六个月前,就像又傻又天真的冯玲玲一样,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张晓晓遇见了那个神秘的男人。
据张晓晓交代,这个神秘的男人,自称叫杨智。
而杨智自己讲,他是官二代,父母都是机关高层,他是省名牌大学的一名新生。
杨智长的非常帅气,阳光开朗,十分健谈,很会哄女孩子开心,是张晓晓喜欢的类型。
十八岁的女孩,本就是情窦初开的年纪。
几次接触下来,张晓晓沦陷了,敞开心扉投入了杨智的陷阱。
美好的爱情并没有期待的那么好。
交往的过程中,张晓晓发现杨智这个人很怪。
首先第一点,杨智不喜欢拍照。
每次张晓晓和杨智出去游玩,张晓晓提出想拍照,都会被杨智果断决绝。
甚至有几次,张晓晓偷偷拍了二人的照片,被杨智发现后,杨智还和她大吵了几次。
最终是张晓晓妥协了,默默的删掉了所有照片。
第二点,那是四个月前,情人节前夕。
张晓晓和杨智逛街,他们偶然间遇到了冯玲玲。
当时杨智的解释,说冯玲玲是他的前女友,这女人脑子有病,总是缠着他。
后来经过几次跟踪,张晓晓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杨智欺骗了她,冯玲玲也是他的女朋友。
面对张晓晓的逼问,杨智做出了悲痛欲绝的样子。
杨智蹲在地上哭诉,说他的父母因为贪污被抓了,他接近冯玲玲的目的,是因为冯玲玲有钱,可以帮助他。
面对杨智的谎言,天真的张晓晓选择了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