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是想过来看看,咱们大宋朝为数不多的大忠臣喽。”
“我真的无法想象,若咱们大宋朝廷,没有了像宿大人这样忠义之士的辅佐,又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宿元景在听了武植的话之后,满是苦涩的笑了笑。
“武大人呀,你入仕时间尚短,可能有些事,你还不知道。”
“其实,原本咱们大宋朝堂之上,是有很多忠义之士的。”
“像我这样的,在他们面前,根本就排不上号。”
“可即便是朝堂之上的忠义之士再多,那也万万架不住那些奸佞之臣的连番迫害,与官家的偏听偏信。”
“算了算了,我一个将死之人,又去想那些事儿干嘛呢?”
此言一出,顿时就把武植听的,心中咯噔一下子。
随后便一脸不解的瞅着,身穿大号囚服,蜷缩在一张破板床上的宿元景。
“宿大人,你此言何意呀?”
“你仅仅只是在朝堂之上,说了一些较为偏激的话而已。”
“却在这牢狱当中无端谈死,这,是不是有点儿……”
宿元景双眼微闭,深深地叹了口气。
“武大人,你是不是觉得,就以我这点儿小小过错,无论如何都罪不至死对吧?”
“没错,按照国法来说,我的确不可能遭受如此极刑。”
“可咱们大宋朝廷,在那些奸佞之臣的把控之下,国法二字,早就名存实亡了。”
“只要那些人想置我于死地,那么不消半刻钟,便会搬出一大堆子虚乌有的罪名来,扣在我的脑袋上。”
“到那时候,即便我的门生遍天下,也断然逃不过死于非命的下场。”
武植细细一琢磨,心道也是。
本来朝中那几个高官,像蔡京、童贯、高俅、杨戬之辈,个个都是手眼通天的主。
自身所掌握多大的能量,自不用多说。
并且那个官家赵佶,也对他们极为信任。
几乎他们所提出的任何决策,赵佶那里都会毫不犹豫的放任执行。
在这种大环境下,以蔡京为首的那几个高官,要想整垮朝堂上的任何一个官员,那都是十分轻松的一件事儿。
而在此之前,蔡京等人之所以迟迟没有动宿元景,估计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宿元景没有触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
而这次,可不一样了。
不仅有大金国这个外部势力,向朝廷施压。
同时从蔡京等人,在对待两国结盟这件事儿如此积极的态度上,也不难分析出,他们必然是收受了大金国的巨量好处。
因此,才会万分迫切的想要促成,大金国与大宋朝结盟。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宿元景的出现,无疑就成为了他们欲成好事道路上,最为强大的绊脚石。
所以蔡京等人,合力将宿元景搬到,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结果。
当武植想到此处的时候,突然他的头脑当中,便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
现在,连宿元景这样的朝中肱骨,都倒台了。
那我也曾数次得罪过那个童贯呀。
这是不是也就说明了,下一个,极有可能便会轮到我了?
当武植想到此处的时候,顿时便吓了一跳。
然后他一下子又联想到了上次,赵佶半用强的,让他做太监的事儿。
其背后,十有八九就是童贯那个老太监鼓动的。
这也算是对武植的一次敲打。
念及于此。
武植心中虽然愤怒的不得了,但这也是朝堂之上,目前来说无法改变的一种事实。
现在整个大宋朝,之所以会出现诸多草寇山贼叛乱,其背后主要原因,自然是与那个赵佶脱不开关系的。
但是,以蔡京为首的诸多奸佞之臣,也是导致此种局面的必然因素。
所以武植认定,今后,若自己的实力积攒到了一定程度,那么不仅要彻底推翻赵宋统治。
同时,连那些奸佞之臣,也得一并铲除。
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将这个国家,重新扶回正轨。
可这驱赶皇帝下台,诛杀当朝首辅的事儿,若是由武植亲自来干的话。
那么他,也免不了会遭受到全天下百姓的非议。
毕竟这个时代的百姓,脑子当中,忠君的思想还是非常浓重的。
一旦到时候,武植将这些事做得太过激烈的话,那么谁也无法保证,天下的百姓们,会不会自发地组成一支勤王队伍,来与武植等人死磕到底。
可到时候,若采用驱虎吞狼之计,又是否可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