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夸夸其谈(1 / 2)

武植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都沸腾了。

而此时,坐在龙椅之上的赵佶。

其脸色,也是极其的难看。

而那孔有道,这会儿,也被气得胡子发颤。

武植那番话刚刚说完,他便自文臣的队列当中走了出来。

双眼,死死地瞪着武植。

看那样子,若不是顾忌身份,他早就上前一把将武植掐死了。

“大胆武植,竟然在朝堂之上,说出如此丧权辱国的言论来!”

“其心可诛呀,其心可诛!”

若武植没有记错的话,这个孔有道,也是主和一派的中坚力量。

武植淡然一笑,刚想反驳两句,站在童贯下首的种师道,便涨红了脸颊。wap.bΙQμGètν.còM

随后,来到了武植的身前。

若不是他在上朝的时候,早将自己的佩剑交给了内侍。

恐怕这时候,已经掏出自己的佩剑,跟武植玩命了。

他身为大宋朝廷,在军队中,仅剩不多的中坚力量,其爱国的赤诚之心,一直都没变过。

此时,猛然听到武植,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如此丧权辱国的言论来。

只把老将军气得,一口气上不来,就险些晕厥过去。

还好他的兄弟种师中,眼疾手快,及时地搀扶住了种师道。

而身为中立派系的代表人物,赵佶和宿太尉,这时候的脸色,也极为地难看。

还没等那个宿太尉张嘴呢,赵佶的训示,便向着武植,劈头盖脸地砸了过来。

“枉朕当初,那么的信任你,这段日子以来,更是派了内侍,每天都守在那龙虎堂的门口。”

“其用意,就是想在这个事情上,听听你的意见。”

“没想到,你却说出了这么一番言论来。”

“朕对你,很是失望呀!”

而这时候的大金使臣以及大辽国使臣,再看向武植的时候,脸上也满是戏谑之色。

他都以为,眼前这个人,就是一个天生的奴才。

武植打量了一眼,朝堂上的文武大臣。

面对着朝堂重臣的千夫所指,此时他的心中,非但没有一丝愤怒。

反而,还隐隐生起了几分,欣慰的感觉。

若今时今日的朝堂之上,十有八九的大臣,都与武植刚才所说的观念一致的话……

那么这个大宋朝,也就距离亡国,不远了。

武植对于那些大臣们,不断向他投来的鄙视目光视而不见。

这会儿,他反而一脸正经地向着,坐在最上首的赵佶朗声道:

“其实官家,以及满朝的众位文武们,在这件事情上,早就有答案了。”

“而我刚才所讲的那些,无外乎就是议和的一种演变形式罢了。”

“既然官家以及满朝的文武大臣们,不同意那种近乎屈辱的处理方式,那么我们所能选择的,就只有一种方式了。”

“那就是,对于一切,敢于施加在我们身上的、不合理的条件,说不!”

“若是他们,敢对咱们动用暴力手段的话,那咱们,也应该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只有在战场之上,将咱们的赫赫凶名打出来,那么金国以及辽国才会惧怕咱们。”

“进而迫使他们,在跟我们议事的时候,能给予我们相对平等的待遇。”

“若不如此的话,像今天这种,对于我国子民的肆意斩杀,恐怕以后,非但不会有任何减少的迹象,反而只会更多。”

直到此刻,赵佶以及满朝文武大臣们,才终于明白,武植的心中是个什么想法。

武植最开始的那些,只不过是在说反话罢了。

可是那个孔有道,却对武植的这套说辞,颇为不屑。

“我们堂堂大宋朝,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

“若是胡乱地对他国大动干戈,那岂不是辱没了礼仪之邦这个称呼了?”

“更何况,古人有云,上兵伐谋。”

“所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解决两国纷争的最优手段。”

“所以老臣,一直都认为,我朝在面对此类问题的时候,还是应该以和为主。”

“试想一下,若是以几个说客,就能化解一场两国之间的兵祸。”

“这,岂不就是两国之福吗?”

刚刚,端坐在龙椅之上的赵佶,还被武植那一番说辞说动了呢。

可是仅仅只这么一会儿的工夫,他的思路,就被孔有道的说辞牵着走了。

一下子就认为,孔有道的这套说法,好似比武植刚刚的那套说辞,更加地可靠一些。

而实施起来,也更加的容易。

并且,和谈这种方式,也不会带来兵士的伤亡。

这样一来,他甚至连抚恤金,都不用出了。

至于省下来的那些银两嘛,继续为他多修建一两座园林,那岂不是更好?

而武植对于孔有道的那番说辞,那是相当的嗤之以鼻。

因为在他看来,这个孔老头,很明显就是读书读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