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过年 出兵(2 / 2)

她自己去找和卫衡送的那能一样吗?这件事关键点在礼物,在那个人花了心思准备东西让她高兴,而不在东西上。

卫衡实在是不明白这究竟有什么不一样?整场宴会都没好好吃饭,就在想这一件事。

而简若宁已经移开视线去看靖王妃了。虽然姜郎中说她还病着这个时候实在是不适合出来。但是姜郎中是简若宁新招进府里的人,靖王妃怎么会真心听他的话呢?

更何况靖王妃觉得这次的这个家宴实在是太过分了,十分的不尊重她。靖王花心,靖王府内的姨娘们十分的多,靖王妃自然是知道的,但靖王妃其实是很讨厌见到这些人的。

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皇宫内不赐宴,那靖王府内的家宴其实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安侧妃和齐侧妃,还有靖王最近新宠的一两个人,以及生过孩子的姨娘们。

不过这件事倒是冤枉简若宁了。简若宁之前没有在靖王府办过家宴。去年是在宫里边,前年简若宁还在家,这是简若宁第一次在靖王府举办家宴,那自然是要听靖王的。

简若宁就打发杨嬷嬷去请示了靖王。虽然靖王不想理这些俗事和杂事。如果不去问他的话,其实靖王也不会插话。

但是既然简若宁过来问他了,靖王觉得自己这个儿媳妇还是将自己看在眼里的,十分尊敬自己的,然后就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靖王觉得这是一个和自己的那些姬妾们,一起乐一乐的好机会,他本来还想着让简若宁将所有伺候过自己的人都拉过来呢。

还是简若宁觉得这样人实在是太多了,规模有些大,不太好,虽然靖王的花心和风流已经闻名于京城,但是过年的除夕家宴人太多,或许会惹皇上生气。所以简若宁劝靖王缩减了一些人,不过哪怕是这样人也不少了。

靖王妃看着靖王的这些姨娘们自然是十分的生气。但她不会去责怪自己的夫君靖王花心风流,反而是觉得简若宁不将自己放在眼里,故意摆出这些姬妾人来刺激她。

靖王妃不想简若宁如愿,所以她一定要来参加除夕的家宴,彰显自己靖王妃的身份。

就在靖王妃想要随便找个由头说简若宁除夕家宴办的不好,当众斥责简若宁的时候,还是靖王妃身旁的卫素婉拉了拉她的衣袖,低声的说道:“母亲,您如果不舒服的话,女儿陪您回去。”

对于女儿的劝告,靖王妃只觉得心烦,卫素婉见母亲依旧不依不饶,心下叹了一口气,如今二哥被点为副将,职级上也升了一级,如今已经是从三品了,二嫂也怀孕了,二哥疼她还来不及呢。这个时候打二嫂的脸,那不是打二哥的脸吗?

父亲瞧着也很重视二嫂这一胎,还特地送了东西,安侧妃更是站在简若宁身后。齐侧妃自从上次被简若宁怼了之后,也不是很敢惹简若宁,这人都在别人那边儿,母亲这是何苦呢?到时候丢脸了又要难受。

所以卫素婉还是打起精神来,继续劝靖王妃,她低声劝到:“母亲,您何苦在这个时候像二嫂的脸面呢?如今这个时候您和该求求二哥,让他带着哥哥一起去西南,说不定还能混个资历出来,也就不用在城门做门将了。这么好的机会,您可别弄砸了。”

听到女儿说到卫徛,靖王妃顿时清醒了,是啊,如今这正是大好的机会。如果卫徛也能跟着一起去的话,那混一份资历岂不是十分轻松的事情。

自己还在想方设法的给他找别的出路。如今这别的出路不就来了吗?想到这个靖王妃,顿时压下心中不满,开始耐心地替卫徛考虑,想着怎么才能让卫衡将卫徛一起带过去。

而此时的卫衡还在想着自己媳妇刚才说的事情,他不明白他送的和简若宁自己去挑有多大的区别,不都是同样的东西吗?而且简若宁自己去挑的话,说不定还能挑到更合心意的。自己送的东西,万一她不喜欢怎么办呢?那还不如直接去库房里挑来的更简便一些。

晚上睡觉前卫衡还在问简若宁这个事情。并且和简若宁阐述了自己的理论。简若宁一听就知道他还是没开窍。

简若宁决定让卫衡自己去悟:“你自己想,这个问题要你自己想清楚了才算。”

卫衡:“……”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是明天还要起早去皇宫里请安,他决定暂时搁置这个问题,说不定什么时候突然之间就想通了。

大年初一早上,靖王妃罕见的没有来,简若宁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靖王妃本身昨天精神就不太好,是强撑着去参加除夕的家宴的,除夕家宴人多,靖王又爱热闹,所以进行了三个多时辰,简若宁以怀孕为理由提前离席了,卫衡也陪着走了。

但是靖王妃却一直坐到了最后,她本身就病了,又盛装打扮参加宴席,这一下子又给累病了,听说今天早上已经起不来床了,自然就不能去皇宫内拜见了。

简若宁听到这里都无语了,又是何必呢?为了在小妾们面前耀武扬威,耽搁了,正月初一早上去皇宫请安的机会。去皇宫里不是更能彰显她靖王妃的身份吗?

至于靖王,他明显还没醒酒,一路从马车上睡到了宫门外。就在路上还是小厮搀扶着才能走,还好他进了皇宫内,正式拜见的时候没有掉链子,虽然某些动作还是有些许的不标准,但皇上根本就没怎么露面,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就打发靖王走了,由此也可见皇上对靖王究竟是有多不待见。

皇上反而是将卫衡留在屋子里说了几句话,卫衡出来之后,简若宁就问:“皇上和你说什么?”

卫衡压低了声音,悄悄的在简若宁耳边说道:“皇上让我注意着武王。”

这话一出简若宁也明白了,其实卫衡就是去监视武王的,只怕舒国公府同样也收到了这样子的消息,可见如今的皇上还是不放心让武王带着兵的。

不过简若宁觉得如果她是皇上的话,依旧也不放心武王,就看武王最近在京城中的样子就知道了,他是那种得势猖狂的人。如果没有一个人压着他的话,他就会非常的张狂,乃至于做出一些蠢事。

就像是平妃一样,皇上一旦病了,容贵妃稍微有一些失势,她就不把容贵妃放在眼里了。上次的事情,强闯乾清宫,太后斥责了平妃,皇上也由此冷落了平妃。

平妃反而是学乖了,十分认真的认错,并且说自己是情急之下做出来的举动,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太在乎皇上了。然后他又写了许多份陈情书,说自己有罪,自己性子不好太过情急,以至于冲撞了皇上冲撞容贵妃。今后自己一定痛改前非,一定不会再犯了。

皇上看平妃如此举动,也是有一些心软,想着平妃跟了自己几十年了,什么性子他还是知道的,是冲动了些,但是本性还是好的,于是皇上最终也还是原谅了平妃,不过还是罚俸一年,小惩大诫,这事才算是了结了。

京城中百官都很明显能看出皇上因为大病初愈,没有精力,以及南国进犯,李元打了败仗的事情,心情不太好。都不敢在这个时候做出什么别的举动来惹皇上生气。

但是武王得到了出兵的圣旨之后,就开始急匆匆的点兵了。

说着是点兵,实际上就是将自己的人都塞进这次出征的队伍里,祈求混一份资历,混一份功劳,以后好升职。

这件事情简若宁都知道,卫衡当然也知道。于是他补了一句:

“皇上对武王最近的行为有些不放心。说是要让汾阳王也跟着一起去,算是压阵。汾阳王在宗室中地位颇高,在辈分上又算是武王的长辈,他又亲自带过兵,有经验,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简若宁心想,这是皇上觉得出去打仗的人当中,没有能够压过武王的,害怕武王独断专横,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做出什么蠢事,所以才又加了一道保险丝。

说来也是,舒国公嫡长子舒同光虽然也已经在军中二十多年了,但是毕竟是臣下,对于武王,天生就处在弱势的地方。

而卫衡这边虽然是宗室子弟,却是武王的子侄辈,卫衡按道理算是武王的侄子,武王是卫衡的长辈,是卫衡的大伯,卫衡应该听武王的。

说来也真的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压得过武王,可汾阳王不同,汾阳王和武王一样,同是亲王爵,又比武王辈分高是他长辈。这样就形成了制衡。

大年初二简若宁回了趟娘家,说起来她这胎也算是有三个月了,应该也已经算是稳定了。

简若宁的身体又一向十分的康健。之前心情不太好,有一些孕吐,可如今心情调整过来了之后,连孕吐也没有了。

姜郎中诊脉说她十分健康,回一趟家,坐一坐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就在年前,卫衡还拿着自己的帖子去宫里,找了太医来给简若宁请脉。

宫里的太医也说,简若宁身子很好,肚子里的胎儿也非常的健康,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连安胎药都不用吃。

卫衡本来还有一些不放心,但是听几位太医都是这样说,他才终于是安心了。要不然本来正月初一,卫衡都想给简若宁报一个病假,让她安心在屋子里歇着。

初二,简若宁和卫衡收拾收拾,就去了宣平侯府。卫衡和简若宁的大哥简若泓是没什么话可说的。两个人路数不同,卫衡反而是跟简和黎话比较多,简和黎如今正在兵部,其实经常能见到卫衡,他们两个人反倒是更加熟悉。

大家都在乐昌郡主这里,卫衡和简和黎说话,简若晟和简若泓说话,简若暄吓得不敢说话。毕竟卫衡是他上司的上司的上司。卫衡在军里又一向十分严肃,他有些害怕。

旁边的章北舞看着郎君吓成这样,叹了一声:“这是你七妹夫,怕什么?”

简若暄:“堂的。”

不过经过这一打岔,简若暄到真的是没那么紧张了,就在旁边听着父亲和卫衡说话。

今儿简若宓没来,说是儿子过年贪玩,发烧了,实在是离不的人,而简若容怀孕了,听说是前些天受了风,正在家里养着也没来。

小辈们陪着乐昌郡主的也就是简若泓,简若宜,简若宁了。不过最喜欢的大孙女在,乐昌郡主也是十分高兴。

乐昌郡主知道简若宁怀孕了,也打发人送了不少东西过去,如今看着简若宁的肚子也十分的欣慰:“如今你们这一辈儿最小的都有孩子了。说不定我过两年就能看到重孙子了。”

说到这里,王清婉还在旁边打趣:“那咱们家也能像舒国公府那样,来一个五世同堂。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说完之后瞧了一眼简若宜,这一辈当中简若宜的孩子是最大的。

简若宜笑了一声:“那还得等嫂子肚子里的孩子出来,娶了媳妇,生了孩子才算数呢。”

王清婉笑道:“那老太太得活得久一点,,活够一百岁,准保让她见到。”乐昌郡主也知道这话是说笑,但是孩子们都聚集在一起,她高兴,于是也跟着说道:“那我努力活久一点。”

在乐昌郡主正义其乐融融,打了一会儿之后,简若宁就趁着午饭之后,乐昌郡主要睡个午觉的功夫,去了一趟商姨娘的落英阁。

商姨娘也早就准备好了东西,就等着简若宁过来呢。她知道简若宁怀孕了之后也去过靖王府看过女儿。但是这种时候那是时时刻刻的担心着。就算是见再多次,商姨娘仍就是担心简若宁。

女子生孩子,那就是一脚踩在鬼门关上,商姨娘对此很有感悟,她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都不用操心这个问题,就唯独小女儿简若宁在她身边长大,在她身边待的时间最久,感情也是最深的。

商姨娘实在是担心简若宁。如今瞧见简若宁,一切都好,气色红润,也没见有多疲惫,就知道女儿在王府过的应该不错。

商姨娘仔仔细细地询问着简若宁:“这段时间之内吃的怎么样?吐吗?肚子有没有不舒服?腰酸吗?”这些细小的问题。足可见她对简若宁是真的十分关心。

简若宁都一一的回答了,并且到最后跟商姨娘说:“我跟卫衡打算过了初八,就接您到靖王府去住住,这事儿已经跟老太太说了,老太太也同意了。”

商姨娘十分的惊喜,这还是有一些不敢置信:“这样真的能行吗?王府那边不会介意吗?”

简若宁让她放心:“您不用担心,王府那边会照顾好的。靖王不在意这些事情之前,已经跟他打过招呼了。靖王妃如今病着不理这些事情。您就舒舒服服的到那边去住就好了。”

“那感情好,我还有去王府的一天。”这事就算是说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