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选择(2 / 2)

随欣扭头看了他一眼,勉强笑了笑,接着低下头继续沉默着。

她想起了自己的小女儿凡凡,跟她拥有同样立体感的眼睛。那张小脸儿上经常露出不属于她那个年龄应该有的拘谨和小心翼翼,她知道爸爸妈妈经常吵架,妈妈半夜会一直哭,她自己身上不能有伤口,因为妈妈会担心……

安老师说,你可以焦虑可以强迫也可以抑郁,这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需要一个过程去疗愈。但是,你是一个母亲,尽量不要让这些去影响到孩子,减少对孩子的安全确认、反复检查和反复求证,在孩子面前要克制,不要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我知道这很难,可时刻记住你是有责任的。

那段时间安老师对她的随访较为频繁,因为他知道提出这个要求之后,随欣因为克制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焦虑会大幅上升,但是,这是她必须要去经历的。

通常强迫症患者,不停地去做强迫行为,是为了缓解内心强迫观念所造成的焦虑、恐惧等痛苦情绪。暂时的缓解的确会让他们感到舒服,但是下一次的强迫会以更猛烈的态势袭来,一次一次恶性循环,他们需要不停地做强迫行为来喂养内心的“毒瘤”,直到像俄罗斯方块一样堆积到顶端gaover,他们的生活会被强迫蔓延强占到每一寸领土,最后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了。

而只有接纳自己的强迫观念,选择行为,经历情绪,强迫症才有治愈的可能。也就是说强迫观念是闯入性的、无法控制的,我们要学会接纳。但是强迫行为是我们自己主动去实施的,我们自己是可以去选择的,我们可以选择去做,也可以选择不去做。

强迫行为,我们如果选择去做,如饮鹧止渴,会恶性循环。

我们如果选择不去做,会因为无法得到确认、无法求证、无法反刍、无法检查,而焦虑值飙升。当然以上的确认、检查、求证等都是明显过度和无必要的。但是,但是,这是让脓疮破掉的必经之路,当焦虑达到顶峰,请相信一定会向下拐恢复平静的。只要你定守住了这次“不去做”带来的难受,并且多次尝试之后,强迫症一定会有所减轻。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你选择长痛还是短痛罢了。

那段时间是很难的,安老师一直鼓励和陪伴着她,每当她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她发出的求救信息,安老师一定会第一时间回复她,教她方法帮助她平静。有时她还是会忍不住去做强迫行为,去检查,去求证,她觉得很自责,安老师告诉她,允许,要知道,这并不是你的本意,觉察到了,下次更加注意就好。

虽然直到现在她仍然会有强迫行为的出现,因为这的确是一个顽固的疾病,但相比以前的自己,她已经有了很大很大的进步。

她的追寻,也许是为了寻找一种可能,一种让自己更好的疗愈的可能,不确切是什么,她希望有一天,能内心强大的守护在女儿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