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如意比平时早起了一个多小时,没在家吃饭,而是去了胡同口的早餐摊子,要了一碗豆浆,一根油条,豆浆四毛钱一大碗,油条三毛钱一根,乔如意一共花了七毛钱。
老板是乔家的老街坊,也是看着乔如意长大的,乔如意平常不怎么在外头吃饭,难得来一回,乔如意给钱的时候,老板也跟她热情地招呼了几句,“如意啊,这家里头没饭了是咋?还出来吃了?吃饱没啊?”
“老吃家里的饭,也腻了,想要换换口味了!蒋叔炸油条的手艺真好,我吃的特别饱!”乔如意笑道。
“那就好,那就好,下回再来啊!”
乔如意倒是没急着走,而是笑着打听了一句,“蒋叔,你这买卖挣钱不?一个月是不是也能闹个一百来块钱?”
蒋大庆闻言,脸上笑容一顿,“咋还想起来问这个?我这个买卖,也分时候,过两天冷了,我就得炸麻花了。在外头吃饭的人就少了。”
现在的人都不太忙,还大多习惯于在家做饭吃饭,要么就去单位吃大锅饭,还有应酬下馆子的,这种早餐的小吃摊,还不算流行,吃的人不多。
一个胡同口,本来生意就有限,如果出来两家干这个的,那赚头就更少了。
蒋大庆家一共五个孩子,老伴还常年有病得吃药,条件也不好。
当初那个时候,蒋家摊上的事儿比乔家还大,到了八零年代那会儿,基本是啥也没剩下,就剩下了几个要张嘴吃饭的人。
蒋大庆的手艺还是跟自己媳妇学的,他媳妇是做的一手好面活儿,但是碍于身体原因,已经下不来床了。
蒋大庆没有工作,穷家破户的,亲戚也都不认门了,更没人帮着介绍工作。
这才支了这么个摊子,前些年摆摊还老被街道办的抓,这两年政策放宽了之后,已经好多了。
乔如意这么一问,蒋大庆立刻就开始警觉了。
乔如意也察觉到了蒋大庆提防着自己,也没说别的,只是笑了笑,“没什么,就随便问问。”
蒋大庆一边继续下油条,一边摇头,“哎呀,这活儿,贪黑起早的,不好干啊!我这岁数都熬不住,年轻人更不稀罕干了!还是你们吃商品粮的好啊!”
乔如意摆摆手,“蒋叔,你忙着,那我先走了!”
乔如意一路走过了大街小巷,看着这座城市的人土风情,心里做着盘算。
其实,这些天,她已经看出来了,现在的经济形势正在飞速发展,人们手里的钱是越来越多了,自然也就想着要过更好的日子。
不管是去小卖店买吃的用的,还是向阳商场那种大商场,东西都已经在分三六九等了。
这就证明,大部分人还是有消费能力的。
乔如意记着,他们商店是从各个厂家进货,跑货的业务员有时候来店里就找他们经理“盘活”,因为这路都淌熟了,也不避讳她们几个售货员。
大概就是因为供销社有多出来的物资,给他们员工做福利价批量购入,他们低价买回,再拿到土产商店这样的地方去卖,赚个差价。
这种货的价格要比他们账上的进货价低出不少,供销社的业务员拿员工进货价和账面进货价的差价利润,卖出去的利润商店经理和公司分,大家都合适。
乔如意打算留个心,看看最近有没有什么机会,她想要自己做这个中间商。九零暖婚甜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