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牙认为,从‘小树苗’变成‘铠甲’这样的携带方式还是太过不便,为什么就不能在中间保留现在这样的‘球体’作为中转呢?
而对于此,巫医则摇了摇头回答道,
“啧啧...你当我不知道么?但又哪有那么容易实现呢....现在这是完全体经过退化的半休眠状态,如果想要从铠甲与树苗形态变成现在这样,那它就必须抛弃除了‘核体’外的绝大多数增生成分.....”
“也就是说?”
“也就是说,它会放弃所有增生出来的装甲层,以及几乎全部以这些装甲层为载体布设的功能性图腾,不太准确的说....大概就相当于,让你退回受精卵状态重生吧....懂?”
“明白了....需要成长时间、成长资源、以及重新去刻画战斗辅助图腾对吗?”
“对的,就是这样.....所以你完成同化、并第一次把它变成铠甲形态后,还要拿去刻画功能性图腾,才能获得一个完整的活化铠甲。”
“以后,铠甲受小创时,可以在甲胃状态下靠你提供的养分恢复;受中创时,也可以在小树苗状态下自我修复;但受到了重创后,就得退回到半休眠状态重新培养了。”
“再另外,如果想改变它铠甲形态时的结构外观.....也必须从这样的半休眠状态开始。”
“我明白了....”
“行,那你就先回去‘驯服’新的植入体吧、之后是‘驯服’铠甲核心....如果你这两步都成功了,那不仅仅是铠甲会出现质变,就连‘枪炮’的装备方式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闻言,巨牙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很自然的就想到了‘突击者1型’30mm速射突击炮、‘防空者1型’60mm高平两用速射炮;
如果此两者能改换成这样的形式加以装备,并与外置铠甲、自身植入体形成联合,那无疑又会是一种战术方面的巨大进步。
而假如随着修行的持续,战士的承载能力再次得到增强....比如能量转换速度、神经反应速度等等,那说不得也能像战争古树那般、成为大口径武器的装载平台。
设想着这些个可能性,巨牙突然感觉到了一种‘使命’落在了自己肩头.....
作为现阶段最强大、最纯粹的战士,他的进步已经不单是‘自我成长’,更是在为共和国未来千千万万战士的道路在奠基、在为军队武器的发展道路奠基。
于是,他郑重其事的点点头,坚定的回应道,
“巨牙会全力以赴的。”
“哈哈!好,那就去吧...记得三天过来一次检查、补充植入体养分。”
“明白。”
就在巨牙正参与这场实验时,诸多事务也陆续发展到了一个阶段....
~~~~~~
在北方,前往高原进行拉练的军队已经开始踏上了返程。
演习以‘外北城’为后勤与指挥总基地、以高原各城邦作为途径点,进行了为时两个月的行军与攻击演练。
….参演部队中,有近100台‘轰击者1型’重炮、160只战争古树、超过300辆‘破甲者1型’自走战车、千只后勤用驼鹿、千五百名装备了‘突击炮’的步·骑战兵。
其所经之处那巨大的声势与攻击威力,让执政府对高原诸城邦的计划,在其高层既不敢怒又不敢言的‘诺诺’声中被执行。
但在火力等优势的背面,新装备所展现出的问题也绝对不容忽视。
首先,重炮越野性太差,其作战半径受到了交通状况的极大限制,那动辄数十公里的射程的确很远,但在庞大面积所带来的漫长运输线路面前,却还是显得杯水车薪;
就单于此次演习来论,重炮在被轨道从本部一路运输至外北城后,面对着高原上相对落后的交通条件,它们前期全程都没跟上大部队的脚步、中后期甚至直接被运回总基地搁置了起来。
由此可以得出判断,除非北地诸族好心的为共和国提前铺设轨道,不然在很长时间内、陆基重炮的适用范围都会很有限。
当然,前提是共和国的越野运载动力技术没有取得突破....
其次,战争古树与自走战车虽然越野能力很强,但速度与续航能力却是硬伤、严重迟滞了部队整体的行进速度;
再次....
反应仓武器的出现,单兵背负式供弹仓、供弹链的陆续投入应用,加之战车上的炮弹快速装填手段...
这所有的变革都让有效战斗距离被拉远了数倍不止,远程火力投射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想象中未来的主要战争方式,曾今赖以生存的近中程战斗反倒成为了一种补充。
这样的战争方式在增加了杀伤效率的同时,却也让‘补给’成为了部队战力维持的‘生死线’,曾今有口吃的就能保持百分百战力的情况可以说是一去不复返;
因此,‘补给问题’便成为了这次演习所面对的最大困境之一。
无论是因为附带的‘威慑使命’、亦或者演习本身的目的所在,拉练军队几乎每到一个城邦都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实弹模拟战斗;
这样的‘模拟’在促成了前述‘政改’之余,自然造就了巨量的后勤补给需求。
早期还好,那几个城邦距离外北城并不远,驼鹿拉着一车车物资能够相对容易的完成后勤任务;
但到了中期,随着军队距离后勤基地越来越远后,维持后勤便成为了相当困难的事情。
这样的困难,暂时只能靠‘修路’、以及‘建造后勤补给中转基地’来‘治标’,但‘治本’层面上却让大家一筹莫展。
相对于以前更为简单的‘剑盾矛时期’来说,这样的情况让指挥部大呼麻烦至极,却又不想主动放弃这么牛皮哄哄的作战方式、回归从前的俭朴....
….最后,则是编制安排与兵种配合问题;
技术的革新带来武器的换代、武器的换代促成战法与编制的革新需求,但新的编制、新的战法,却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迟迟没有个定论。
‘工程车发动机’、‘体外铠甲’这一类正在研制的技术,让指挥官与战术学者们的大脑因兴奋而混乱;
‘北地飞行兵种’之类的情报,也让编制安排、武器分配面临着新的课题。
情报能力的提升、与技术的飞速发展,既带来了活力,也让整个军队都处在了一种既兴奋、又不安定的状态。
情报促进了武器需求、技术实现了武器需求、新的武器又带来的战法与编制方面的新需求;
曾今的五巨魔小队,已经变得不合时宜;
过去的步骑配合,也已经过于落后。
在新的形势下,不同射程、不同威力、不同目标选择的诸多‘火力’间,该如何形成有效的配合、什么样的编制才能高效且稳定的实现这样的配合,转而成为了亟待被解决的问题。
在考虑了未来在技术层面上之‘不确定性’的同时,军部在此时施行了一种更类似于过渡期方案的、用‘单兵种中队’组合形成‘多兵种大队’的方案,且在演习中进行了尝试,并获得了还算能入眼的效果。
当下,演习已经进入了末尾,诸多混编大队于耕地间、在天然草甸区内、在高原沼泽地带、甚至山岭之中绕了一个大圈;
在留下了一地在惊慌中目瞪口呆的诸城邦后,从高原的东方向西南而返,准备回归最初的外北城,然后结束这一次演习。
~~~~~
随着共和国所掌握情报规模的扩大,对于北地诸族、尤其是其中那几个强势种族的情报,已经变得相当丰富。
其中,来茵种作为最强势的几个种族之一,自然是需要被优先掌握的情报方向。
对于其情报的搜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最开始的迁徙角蹄种口述;
第二,情报部门北出前期,自‘中央大陆区’其余诸族俘虏的口中审讯间接得知;
第三,派遣情报员深入来茵种辖地,从其腹心区域亲自搜集得来。
在这样一步步渐进式的搜集过程中,本部逐渐明白了他们所展示给外界的社会形态、生产方式;
且初步掌握了来茵种的势力范围、麾下奴隶·附庸种族状况、强大兵种情报等等信息。
来茵种是位于大陆西部的联合酋邦,其内部政权形态为‘氏族联盟’制度,如果由小到大去阐述的话,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小氏族-大氏族-氏族联盟总部三等。
其中,联盟总部位于最强大的几个氏族交接地区,其领袖被称为‘大酋长’;
大酋长通常会直辖一个、或两个强大的氏族,而其余的大氏族则由他的兄弟、或盟友进行统治;
….联盟成员俱为雄性,且会一同组成联盟酋长议事会,共同商定种族整体事务。
此外,大酋长与其盟友对种族、对各自直辖氏族的统治期限为三十年,在其统治期的最后三年,则是整个来茵种群的‘大酋长与酋长议事会挑战期’;
按照传统,挑战期会决出一个,拥有成员1名以上、现任酋长议事会成员总数2倍以下的挑战者群体,而现任大酋长则有义务带领着自己的议事会成员迎接挑战。
这一战发生在任期最后一年的末尾,胜利者们将成为新一期的大酋长、议事会成员,且只要继续胜利下去就没有任期限制;
在一个名为‘神圣条款’规则的束缚下,失败者虽不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必须为胜利方服务十年。
因为这样的统治传统,来茵种内部‘大氏族’统治权,基本就直接掌握在当期的大酋长与其盟友手中,保证了他们在统治期间的话语权、资源享有权。
‘大氏族’共有14个,各自直辖着5-7万来茵种,通常都有主城一座、并视需求会有好几座分城存在。
而在‘大氏族’之外,还有着星海般的诸多小氏族存在,它们有着自己的固定领地,且各自控制着诸多附庸·奴隶部落;
它们与自身的源头大氏族间并没有严格的归属关系,对于大酋长、以及酋长议事会,也只具备战争义务,以及比例极低的税贡义务。
小氏族的酋长为外来雄性挑战制,且也有着低于大酋长任期的10年统治权限,酋长们在统治期末尾的一年,有义务接受至少三次低于自身联盟两倍以下者的挑战;
赢了继续自己的统治,输了则失去领地统治权,并为胜利者服务3年。
雄性强者最高可以同时兼任三个比邻小氏族的酋长一职,并用自身的战斗力、生殖力,换取氏族雌性的资源供养;
而氏族雌性,除了‘供养’外,还会在挑战期监督现任酋长接受传统,并会在其逃避时进行围攻。
一个寻常的来茵种小氏族,通常有着数千城邦公民,且全部生活在城市当中;
其附庸·奴隶部落生活在郊区,为城邦中的氏族主体提供粮食、衣料等等物资。
种族传统规定,来茵种氏族间不可以成立附庸关系,所有来茵种都只能去压榨外族,且这种传统具有某种超凡层面的约束力,就如同‘大酋长挑战’、‘酋长挑战’等规则一样。
另外,无论是大氏族还是小氏族,其中生活的来茵种公民会被划分为‘核心公民’、‘高等公民’、‘公民’三等;
‘核心公民’中的雌性,为氏族的统治者集团,拥有领地产业的直接管辖权;
而其中雄性,虽然会在成年后被赶出本氏族,却拥有者组建联盟挑战‘大酋长’、‘酋长’的天生权力。
根据早中期的情报,核心公民、高等公民的标志似乎是拥有自己的坐骑,且会按照本身的身体强度与坐骑强度,去划分他们的公民等级分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