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岭北秦家(1 / 2)

船行依旧。

道士的尸体是于小妖处理的,怎么处理陈玄策没有过问。

江湖中人,毁尸灭迹是看家的本事。

第二天中午吃饭的时候,陈玄策刚吃了没两口,突然放下碗筷眉头微皱。

张刍狗跟着停了下来,生怕麻杆觉得他厨艺不行。有昨晚一桌雾蛇当食材的蛇宴在前,别说麻杆,张刍狗自己都觉得今儿饭菜索然无味。

好在并不是饭菜出了问题,因为陈玄策站起了身走向船首。

玄武组的五个人见状,纷纷放下碗筷跟上前去。

有一个人除外,于小妖是连续扒拉了几大口饭,又塞了两口菜,这才跟上。

他不比另外四人,武者不吃饱,打架没力气。昨日一刀斩雾蛇头蛇后,他已经将自己当成玄五组的战力担当——除了王青玄外的战力担当。

至于说陈玄策,于小妖于小妖没和他交过手,暂时不算在内。

即便陈玄策虐他跟玩一样,也不能让陈玄策冲锋陷阵。这是当下属应有的觉悟。

站在船首,陈玄策用望气术望着着远方一艘北行的大船。

刚刚吃饭的时候,他感知到了在饮马河赦封的那只长寿龟的气息。

望气术下,果然代表着水中正神的气息在船上若隐若现。

“船上打的旗子,你们谁认识?”皱着眉头的陈玄策对着身旁几人问道。

颜泰安这时出了声:“大哥,我认识。禹州巨富,秦家的船。”

“哦?禹州的事儿你也知道?”

“我云游的时候去过,禹州分岭南岭北;岭南占据四分之一,多高山,穷山恶水,外人进去很难走出来,目前只有陈家之人手里有岭南全部的地形图;即便如此,非岭南长大的,拿着地图八成也是迷路死在深山里的结果。岭北一半平原一半山,平原稻米一年三熟,秦家控制了岭北平原三成稻米产地。要不是海上风浪大,路上有没有水路与北方相连,九州粮仓还轮不到麓州。”

颜泰安说的这段,陈玄策在典籍中也看过。禹州分南北,东南靠海是岭南,陈家发家之地;青丘坟在禹州正中,往东是相对平缓的山区,多为梯田产茶;往西则是连绵不绝的平原,秦家便是在这里;最重要的,秦家是赵南天的人。

如果不是这样,以赵南天的脾性,怎么可能让秦家安稳的占据禹州三成粮?

大船越来越近,陈玄策对着颜泰安问道:“老四,你和秦家的人认识么?”

“嗯,认识;秦家只能算是巨富,底蕴不强,常年资助一些游学的学子和闯荡的江湖人士来增强自己的人脉。我用现在的样貌去禹州云游时,在秦家老宅住过两个月。”

陈玄策点头道:“行,了凡留下看着船,咱们几个过去,老四你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人。”

颜泰安想问些什么,想了想没问。

他对秦家的印象颇好,虽说秦家最近这些年才成为巨富没什么底蕴,但秦家家风颇好,在禹州的风评可比吴家在麓州风评要好得多。

他从陈玄策问话的语气中听了出来,越来越近的这艘秦家大船,八成是做了什么让麻杆不喜的事儿。

能让麻杆不喜,以他对麻杆的了解,要么是与妖邪有染,要么是作恶多端,要么是动了镇妖司的人。

于小妖抓住颜泰安,张刍狗带上了王青玄,陈玄策则是施展步法逐日,五人凌空飞渡,跃上了大船。

刚落在船板上,兵器出鞘声,弓箭上弦声响起。

陈玄策对秦家的感官好了不少,大梁千疮百孔,但凡有点势力的主都会搞一些鹰翼弩,规规矩矩用长弓的很少见。

虽说长弓也是管制器具,奈何大梁百姓靠山吃饭的不在少数,说是管制,不过是做做样子。

落在船板上的颜泰安张口大声说道:“在下安太晏,见过秦家诸位。”

他一出声,船舱中走出一个二十多岁穿着白袍的年轻人。

年轻人一脸激动,以至于步伐有些乱,差点跌倒;踉跄着走到颜泰安面前,伸出双手握住颜泰安的手,口中激动的说道:“安先生?真是你啊安先生!两年前一别,近日方能相见!安先生可以定要陪学生喝一杯!”

很激动,语无伦次。

颜泰安满面春风的看了看左右,刀光森寒,箭簇反着阳光。

年轻人见状,连忙招呼:“都退下,往日里吵吵着想和安先生学武学兵法,今日怎可有眼不识大东山?”

长刀入鞘,满弓松弦。

年轻人先是吩咐大船靠岸,然后将颜泰安几人迎入船舱。

颜泰安走在正中,陈玄策自动退后半个身位。

他现在心里则是在琢磨着,出黄册库再见颜泰安时颜泰安自我介绍说叫安太晏,以及颜泰安现在所化的相貌和武夫装束,绝对都是安排好的。

镇妖司暗子潜藏的功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