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傻子,你家那个大人物二叔是不是回来了?!你看。”
狗蛋背着捡下的柴火,转头对不远处的辰安喊道。
二傻子是辰安的乳名。山村里人认为娃的名起的越卑贱就越好养活,因此什么,狗蛋,柱子,大牛……很多,也是一种庄稼汉人对自家娃最质朴的期盼,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就像山坡地上的野艾草,漫山遍野的都是,再恶劣的环境都能生长。
“嗯!俺二叔来了!”
辰安背着捡下的柴火,粗喘着气,几步追赶上狗蛋,站在坡头刚好看见自家院门口停放着一辆马车,满脸兴奋。
“呀,那感情好!你娃又有好吃的了啊!”
柱子也连忙跟上来看着,一脸羡慕的说道。
“二傻哥,上次俺还帮你掏鸟窝呢,你有好吃的了可别望了俺。要知道为了给你掏鸟窝,把俺衣服都被树枝扯破了,还被俺娘给了两巴掌呢!”。
“额…那次的鸟蛋,你不是拿了三颗,只给俺两个吗?!”
辰安无语的瞥了一眼柱子。
“那俺不是衣服破了吗?!”
柱子不愿放弃的说道,生怕辰安不承这个情。
“那次有好东西没给你们留点?!”
见柱子有些急眼,辰安无奈的说道,同时也嘀咕了一句“俺裤子还破了呢!”。
“是啊,俺就知道二傻子仗义,才不像三丑那样吃独食!”
狗蛋不忿的说道,暼了一眼跟在最后的三丑。
“俺没有!俺吃啥独食了?!”
三丑粗这脖子吼道。
“哼~,上月你姑来时给你家带的红薯,你敢说你没吃?!”
狗蛋盯着刚爬上坡头的三丑嘴角一撇说道。
“那~,那,那是俺姑说俺气虚,叫给俺补身子的药!”
三丑粗红了脸,有些心虚却又拧着脖子说道,反正就是不能承认自己吃独食,不然让辰安听了,这次他二叔带来的好吃的就没他的份了。
要知道辰安的二叔,那可是爹娘都羡慕的大能人,从大城里带回来的东西,那可是个顶个的好,尤其那什么酥糖,桂花糕,龙胡子糖(龙须糖)……好吃的不得了,含在嘴里既甜又香,吃过后嘴里都是甜滋滋的。
看着他们要争起来,辰安连忙喊道“都赶紧的,不然回去迟了,啥都没了。”
说着就先扛起柴火麻利的向山下赶去。
“哼~”
狗蛋不忿的转过头,背起自己的柴火追在辰安身后。
之后柱子和三丑也连忙赶上,生怕被他们遗的太远,回去的迟了。
还没进门,辰安就听见院子里爹娘的笑声传出,同时伴随着一个男子温雅的说话声。温雅这个词还是辰安跟张夫子学的,在此之前他一直觉得二叔说话的声音好听,不急不慢,不吵不弱,叫人听着都舒服,不像村庄里人,要么吼的像骂人,要么低弱的有气无力,听着跟念咒一样,要么就是突的蹦出一句又没了下文;但是却表达不出那种感觉,后来有一次听张夫子与二叔说话,说二叔越来越有修养气度了,连说话都这样温雅,听着就叫人舒服。然后他就记下了,也悄悄的学着像二叔一样说话,不再跟二狗子他们那样整天的追狗赶鸡的乱叫,期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二叔这样有修养气度的人物。
“二傻子回来啦!快看,你二叔回来啦!”
看见辰安背着柴火进门,他娘高兴的喊道。
“爹,娘,二叔好!”
辰安一边将背着的柴火向后院厨房那边背去,一边乖巧听话的向爹娘和二叔问候。
“文锦回来了,都长这么高了,能帮家里干活了!听大哥和嫂子说你现在可懂事了,而且还跟夫子读书也读的好,很好!”。
二叔温和的笑着,看着懂事知礼的辰安。
听到二叔这样夸奖自己,辰安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又很是害羞,只连忙说道“谢谢二叔夸赞!侄儿这都是应该的!”
“哈哈哈……好,好,好孩子,知书达礼,谦虚有度。”
见辰安虽然有些羞涩紧张但任能知礼谦虚的问候自己和应对,二叔很是高兴,感觉这家里总算是有个像自己的了。
这倒不是说二叔看不起自己大哥和大嫂,或者不喜爱其他侄子侄女,相反他对自己的大哥很是敬重,对大婶很感激;要知道爹娘死的早,自己与大哥相差年岁大,是大哥和大嫂抚养的他,后来因为机缘巧合,他遇见了贵人,长了本事,这才在外面站稳了脚根,逐渐有些能力去帮衬大哥了,因此大哥的家,就是他的家,这一家人就是他的家人。至于几个侄儿侄女他们就是自己的孩子,他爱护他们的心都是一样的。三石和丑妞还太小,看不出以后性情会是怎样的,大牛却完全跟大哥一个秉性,憨厚耿直,纯朴少言,所以他拖关系给大牛找了个手艺师傅,凭大牛那性子,他相信以后也能成个大师傅,养好一家子,过日子,不成问题。何况他给大牛找到这个师傅可是有深意的,那师傅为人品行厚道,有一闺女与大牛年纪相仿,若是可以,过个两年他就给大牛去提亲,这样一来,大牛也就完全在镇子上有跟脚了。
至于辰安,前几次回家时还小,也不太看得出秉性,不过相比大牛小时候却是聪慧又机灵,因此他特别给大哥说了,叫送去村塾读书,就是希望家里能多几个读书人。
这不才不过一两年的时间,这孩子就有了这变化,实在让他惊喜,想想他也不过刚过八岁而已,虽然比不得镇子上那些大户人家的孩子,可是在同龄人中却是很不错的了。尤其他这一番对自己的问候施礼,规矩有度的模样,让二叔在他身上看到了几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因此心中更是欣喜。
不过二叔终究是见过世面又在外常年干事的人,虽然心里对辰安多出了几分喜爱却也没有表现的太过,因为他还想再观察观察这孩子,是否真的像他认为的那样聪慧,有天资悟性。
按耐着心头的欢喜和兴奋,辰安将捡的柴火压放好后,先去屋里换洗过衣衫后才再出来,手中端着他从山中捡柴火时摘的野梨和浆果,走了进来,轻轻的放在桌上,将其中最大的一颗野梨递送给二叔。
“二叔,您一路车马颠簸,辛苦了。这野梨酸甜可口,您尝尝。”
说完又将盘中的再依次递给爹娘和弟弟妹妹,最后自己也捧着一个吃着。
“哈哈…好,二娃都知道关心人了。”
二叔高兴的接过辰安手中的野梨,咬了一大口,有些酸涩但也清甜,虽然比不上镇子街市中买的那些瓜果,但也可口滋润,尤其还是侄儿的孝心,滋味就更佳了,乡情亲情的眷恋温馨,一瞬间就温暖了二叔的心。
之后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过山果后,辰安娘再次给二叔看上茶就去准备晚饭,而辰安则懂事的哄着弟弟妹妹跟二叔打个招呼后也跟他娘去了后院,好一边照看着弟妹一边给他娘打下手帮忙;前屋中就留爹和二叔在说话。
“大哥,二娃真的懂事多了!”
二叔押了一口茶碗中的茶水,看着陪着弟弟妹妹玩又不时给大嫂帮忙的辰安很是欣慰。
“嗯!这二傻子机灵,就是身子单,力气没牛娃子大,干活比不上老大,可是省心。”
辰安爹憨憨一笑,喝了口水,把盘子中的山果推给二叔说“不像我,倒是有些像你!”
“哈哈…大哥也这样觉得?!”
二叔听了这话不由笑出了声,捡起浆果丢进嘴里,有种特别的黏甜味,不似野梨汁水足却又别有滋味。其实小时候他并不喜欢吃这种浆果,总觉得味道怪怪的,腻。不想现在再吃却也觉得不错,黏甜温软,暖心。
“呵呵,可不是嘛?!七姑八婶说是你抱过的缘故。张老汉,夫子,说他和你一样,有……”
辰安爹说着一时想不起那个词,只皱眉着有了一阵才有记起,说道“有温气,对温气,爱读书,肯动脑子,心巧。还给他起了个什么字的名字,叫文秀还是文锦的,我没听下,反正就是好学问的意思。”
“哦,是文气!是字,想来是文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