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回 泛舟之役 秦国的情谊(2 / 2)

秦穆公说“我就是觉得,给晋国的恩惠够多的了,心里很是不平。”

见秦穆公还有些心里不平,旁边的公孙枝也插话说“君上,咱们给晋国的恩惠,若是晋国给了咱们回报,这当然是好事,可要是他们不给咱们回报,那就是他们理亏。

君上您放心,其实老百姓的心里都是雪亮的,他们晋国的国君理亏,必定会遭到民众的怨恨,等着怨恨积累到一定时候,就是咱们秦国得利的时候,这就叫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见公孙枝这样说,秦穆公也就点点头,正要安排给晋国借粮食的事,一边的丕豹不干了,原本丕豹想着这正是秦国攻打晋国的好机会,可怎么听着蹇叔、百里奚还有公孙枝这么一说,不但不趁机攻打晋国,反倒要借粮食给晋国,那自己父亲丕郑父的仇,什么时候能报呀。

于是,丕豹就上前说道“君上,那晋夷吾昏庸无道,这是上天降下灾祸惩罚晋国,为什么咱们不趁此机会讨伐晋国,这不是可以一举灭了他们吗,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要放弃呢?”

见丕豹一心想着为父报仇,秦国大夫繇余马上反驳道“不可以这样的,丕大夫。常言道‘仁爱的人,不会趁人之危而谋取利益;智慧的人,不会倚靠侥幸而获取成功。’所以咱们要和晋国争斗,就应该光明正大的争斗,决不能趁人之危。”

见丕豹还想再说什么,秦穆公就笑着说“有负于我们的,是晋国的国君晋夷吾,而遭受饥荒灾祸的,却是晋国的平民百姓,我们怎么忍心因为晋夷吾的过错而迁怒于那么多无辜的老百姓呢。”一边说着,秦穆公嬴任好就转头对公孙枝说“安排船只给晋国运粮食去吧。”

于是,秦国就派了大量的船只给晋国运送粮食。

《左传》记载,秦国借给晋国了一万斛粮食,这些给晋国运送粮食的船,从秦国都城雍城出发,沿渭河向东走了五百里水路,随后换成车运,向北到现在的韩城附近,再装船,横渡黄河,又沿汾河漕运北上,直达晋都绛城。

运粮的白帆从秦国都城雍城到晋国都城绛城,八百里路途首尾相连,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

那么到底这次秦国为了解救晋国的饥荒,借了多少粮食给晋国呢。

咱们可以算一下,一斛粮食是十斗,一斗是三十斤,一万斛,就是1500吨,要是用现在的10吨大卡车来拉,也要150辆,确确实实,是一只浩浩荡荡的运粮大队,考虑到当时的船只车辆装载能力有限,所以当时秦国的义举确确实实是相当感人的,所以史书上才会夸张地说“八百里路途首尾相连,络绎不绝”。

泛舟之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内陆河道水上运输的一个重大事件。

期间为什么有一段是车运呢,我们打开地图就可以看到,渭河东下,汇入黄河,是在黄河的下游,而汾河汇入黄河是在山西省的万荣县,在黄河上游。

而黄河的这段河道正是水量充沛,水流湍急,沿这段河道逆流而上,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段路程只能改为车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