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嘚瑟的石信厚(1 / 2)

云山市长见过张煜的第二天,连夜草拟的云山控股提案交上去。

由市里牵头创立的云山控股公司实则是一家自身没有实体产业的空壳公司。在如今这年代用这种方式来重组市内国企经营现状的思路绝对是破天荒的创举。

如果没有市长带头的支持,很难想象这种事情可以推行的下去。但如果真的创造出好的效果,那么对市长、对张煜、对云山市无数人都将是一个机会。

仅过了一周时间,市里就下达了新的任命。由石信厚负责新成立并且市里完全持股的云山控股公司。

此时市里真正明白一个要啥没啥的控股公司有什么用的人并不多。甚至不少人觉得石信厚好好的一个副市长被分配到这个闲差应该算是被发配了。

既没有市里财政支持,也没有银行信贷支持,除了办公场地是市里给解决的,连办公场所都是设在了红星农机厂股东办公室里。还要用张煜的水电。

这么寒碜的市属企业也是没谁了。

石信厚的副市长位子虽然得以保留,可负责云山控股后,原来的招商引资工作也转而安排给其他人。

这未尝不是一个对石信厚的锻炼机会。张煜还专门找到石信厚跟他讨论一下这件事。

讨论的结果就是石信厚自己也认为如果按部就班,他想从一名边缘化职权不重的副市长升到市长,或者更高的位置,可能需要十多年时间。

而掌握云山控股公司的方式,风险不小,却是一个容易让领导看到成绩的地方。尤其是张煜为石信厚承诺会在国企资源整合上给予云山控股尽可能多的帮助。

也许石信厚预料不到国企最艰难的时代到来的准确时间。可张煜知道啊。再过不出五年,国企在改开浪潮中转身缓慢或者故步自封僵化组织结构的情况下将陷入危机。

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大量工人将下岗,同时还伴随着高通胀一起发生。那段时间也将是国企的至暗时刻。如果没有张煜提前参与提出云山控股对市内国企进行资源整合,按照正常走向,要到十年后才提出国有控股企业参与国企改制的政策。虽然不算太晚,可能早争取十年时间总归是一大利好。

没有人有张煜一样的金手指,也就很难用超脱出时代局限的目光去审视未来的具体走势。毕竟像开国元勋那样千年不世出的伟人还是太少了。

石信厚作为具体执行人同样不了解云山控股公司将来会发生怎样的支柱作用。他甚至一度认为这是个为将来跳槽下海积累经验的过度,因此从不放弃每一个跟张煜交流学习的机会。

架子搭起来,只有石信厚一个人也唱不了戏。市里虽然短期没有给云山控股压担子,可同样不给编制不给经费。这也就导致愿意跟石信厚来任职的人几乎没有。

捉襟见肘的石信厚天天就缠着张煜,不是借车就是借人,动不动还去张煜家里混吃混喝。没少被小家伙笑笑背地里刮脸说羞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