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开以后,市场放开,外资涌入等多种因素导致许多习惯吃财政饭没有扭转思路的国营单位陷入困境。
海西罐头厂虽然还没有陷入大规模亏损的困境,但他们的厂长还算尽职,早早就看到目前经营模式下的风险,开始多方寻求改变以挽救厂子可能遭遇的亏损甚至最终破产局面。
八十年代的国人还没有国营企业也会破产的意识。都觉得由国家撑着厂子还会倒闭不成?
事实上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国企资不抵债破产重组甚至倒闭的情况可谓是比比皆是。
为了拯救这些濒临倒闭的企业,国家也不断调整放款政策,放权让利、拨改贷、利改税、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造等阶段无不都是在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减少行政干预,为企业减轻负担。
但长期以来国营企业承担了许多经济以外的政策性任务,像保就业,贡献利润,参与地方建设与管理等等本不应该企业从事的工作,这些都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难度也变相导致后来改制失败大批企业倒闭的风潮。张煜不大想跟海西罐头厂合作也有这一方面的原因。
“我只问一个问题。”
张煜在高维眼前伸出一根手指。
“如果你们厂子盈利了,这利润你们能留下来多少?有多少人利润能用来扩大生产、投入研发、投入营销、筑巢引凤吸引人才?”
一连串的问题让高维哑口无言。
“这这个我没法回答,恐怕我们厂长也无法给你个准确的答复。”
高维确实很难回答。毕竟一直以来厂子扩大生产的计划都是由轻工局下达任务,利润也都是统一上缴财政,会根据上缴比例得到一部分回款作为员工福利。至于研发和营销根本就不是海西罐头厂的事情,有专门的研究所负责食品研究,营销更不存在,都是指定客户,根本不会有他们接触客户的机会。至于人才,接受过高级教育或者职业教育的人才都是分配来的,不一定是罐头厂需要的,也没有选材的绝对自主权。
张煜摊开手:“所以很抱歉,你无法给我一个靠谱的承诺,我就无法跟你进行深入的合作。快餐店外资股份达到40%,他们只在乎盈利的多少,如果跟你们合作不挣钱还要冒着亏钱的风险,外资肯定会考虑撤资止损。我是不会允许那种情况发生的。”
高维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椅子上无奈长叹。
这个时代里清醒的看到未来风险的人不多。高维还有他们罐头厂的厂长都是那少数人之一。
但时代的局限性让他们空有危机感可实在没有多少手段去改变这个无法回避的既成事实。
张煜并非冷血之人,他也记得高维还有罐头厂现任厂长在他起家时给予过的帮助。虽然是当时各取所需,可没有人家的松松手他也很难得到至关重要的启动资金。
“要不你们下海出来单干吧。”
“下海?”
听到这个当下已经很有热度的词,高维却踌躇了。
都是有铁饭碗的人,还有正式编制。要他们放弃一切下海谋生不是个容易做出的选择,并不是什么人都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对!下海。你们厂长是个有头脑的人,你也是个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的人,如果你们愿意出来干肯定会干出一番成就。我也会为你们提供一些帮助让你们能快速成长起来。只有你们经营能自己说了算的企业,我才会放心大胆的跟你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