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连今天算是过足了开炮的瘾,以前在部队训练时,通常都是放空炮。
这里所说的空炮,不是指现代炮兵部队训练时,使用的那种没有杀伤力的空爆弹。
而是真正字面意义上的空炮,也就是没有炮弹。
战士们每天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一遍遍地架设炮位,通过目测判断距离,计算出目标的准确坐标。
然后模拟炮弹发射出去后,是否能够准确命中目标。
这种训练方式是乔林提供的。
而乔林之所以能掌握这种技能,则是因为他在半岛战场上那几年,有一个亲密的战友。
雷公。
严格的讲,雷公并不是一个天才型的军人。
他并没有像乔林这样,不仅有系统的加持,自身的思维也很敏捷,总能在战场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他也不像李云龙,陈旅长这些将领,在军事身上有着超人的嗅觉,总是能化腐朽为神奇,打出百战百胜的战绩。
可他也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踏实。
十几年如一日的炮兵生涯,不仅让他打下了比钢筋混凝土还要坚实的基础,而且在这段段时间,他也钻研出了很多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技。
比如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目测出的距离误差不超过十公分。
任何根据地势,风向调整炮口位置,计算出目标的准确坐标,炮弹命中后,误差不超过五公分等等。
这些技能,可不会印在教材上,也不会从教官口中说出来。
完全都是凭借着雷公积攒的经验和不断地钻研摸索出来的,称之为秘籍都不为过。
乔林好学,雷公也不藏私,于是这一手绝活就被乔林学来了。
正好独立团前段时间缴获颇丰,李云龙把这些迫击炮,步兵炮还有山炮什么的,都集中起来,弄了个炮兵连。
乔林就把雷公的这一手绝活归纳总结了一下,交给了炮兵连。
事实证明,理论基础学习扎实了,在实践中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炮兵连现在就是这样,有不少战士今天还是第一次看见炮弹出膛是什么样,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发挥。
训练中学到的东西在这一刻发挥出了作用,出了速度稍微有点慢以外,每一发炮弹都准确地落到了目标上。
躲在城墙垭口后边的那些小鬼子,试图用重机枪扫射城下的独立团战士。
只要枪口一冒火光,立刻就会被锁定位置,紧跟着一发迫击炮弹就会从他们头顶落下来。
可以说独立团战士在抢沙袋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伤亡,除了因为光线较暗的缘故外,有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于炮兵连战士们的火力打击。
不时在城墙上爆炸的炮弹,不仅炸死了那些开枪的小鬼子,也炸碎了他们试图还击的胆量。
“全体后撤,阵地后移三百米,退出小鬼子的步枪射程。”
回到阵地后的李云龙并没有停下来,扛着沙袋继续向后跑,同时大喊道。
原本距离城墙只有五百米左右的阵地开始向后移动,同时这些被战士们“抢”回来的沙袋,也在李云龙的指挥下,在新的阵地前垒起了一道高高的防御墙。
等到一切都安排妥当后,已经是天光大亮了。
双方暂时进入了停火状态,都在抓紧时间调动兵力,以应对接下来的对战。